12月17日下午,由廊坊市群众艺术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守艺廊坊”非遗大讲堂第十九、二十期在廊坊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讲,第什里风筝传承人赵艳强、葫芦烙画传承人赵光余为特校的孩子们授课。


第什里风筝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兴起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形成了集北京、天津流派于一身,独具特色的宫廷风筝。第什里作为中国宫廷风筝的发源地、传承地,生产地,有着200多种宫廷风筝画谱和几十种风筝口诀,70多种扎糊诀,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第什里风筝体验课上,传承人赵艳强先向孩子们讲述了第什里风筝的历史,简单介绍了风筝的制作方法,现场拿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风筝向孩子们展示每一个风筝不同的寓意,在赵艳强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手中的毛笔,将内心的色彩,涂在空白的风筝纸上。
葫芦烙画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即艺术家用电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葫芦烙画课上,赵光余老师从葫芦烙画的过程及制作步骤讲起,通过讲述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逐步掌握烙画的基本技能,赵老师耐心地传授着烙画经验,孩子们的兴趣也非常浓厚,从简单的烙字再到烙画,大家纷纷离开座位认真学习,生怕遗漏了哪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