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了,沧州动物园的很多动物是从热带、亚热带引进的,它们能否“Hold住”沧州的冬天?
大家不用担心了。记者近日从沧州动物园了解到,喜热怕寒的动物们从10月起就已陆续搬入暖房。工作人员还为它们准备了暖气、浴霸、空调、“温泉”等“过冬神器”,并为它们调制了“御寒餐”。
“硬件”真过硬
12月15日10时许,记者一走进沧州动物园大象馆,一股热气迎面扑来,记者的眼镜上瞬间起了一层厚厚的白雾。
沧州动物园副总经理于东江介绍,大象馆里的大象、犀牛和河马称得上是“怕冷三巨头”。搬到暖房后,它们享受着地热采暖,喝的是温开水。遇上大风降温天气,工作人员还会根据室温适时启动电暖气,确保兽舍的气温保持在20℃至22℃。
怕动物们24小时待在暖房里“上火”,工作人员还定时洒水,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
“怕冷三巨头”中,最惬意的要数河马。它们除了在地面进食,其余时间都在“泡温泉”,这样能防止皮肤干裂,更能防寒保暖。据了解,河马水池的池底铺着地暖管线,池水是20℃的恒温水。
记者看到,河马时而浮出水面张张大嘴、抖抖耳朵,时而半潜入水中。
长颈鹿馆同样采用了地热采暖,工作人员还往地面上铺了一层羊碱草。这样一来,长颈鹿趴着时会更加温暖、舒适。另外,工作人员还紧闭了兽舍通往室外的大门,并用棉被封堵了门缝。
灵长类动物馆的松鼠猴、翠猴享受着与众不同的“暖气床”。工作人员将暖气片由竖放改为平放,改装成了一个个“暖气床”。瞧!一只翠猴妈妈正搂着宝宝在“暖气床”上嬉闹。
比起热闹的灵长类动物馆,海洋两栖爬行动物馆里安静了很多。蟒蛇、变色龙等住着装有浴霸的“雅间”。鳄鱼正靠在暖气片旁边,吹着中央空调呼呼大睡。
于东江说,喜热怕寒的动物居住的兽舍,大多采用“地热+电暖气”“暖气片+电暖气”“暖气片+中央空调”等“双保险”取暖方式。一种取暖设备如果出现问题或达不到需求,另一种能及时顶上,确保“温暖”不断档。
“软件”不含糊
除了暖气、空调等“硬件”设备,热量较高的“御寒餐”也是动物们的“过冬神器”。
大象、犀牛和河马的“御寒餐”非常“养生”。除了吃白菜、胡萝卜、苹果等“标准餐”,每头动物每天大约还要吃掉1公斤红糖、0.5公斤红枣和1公斤黄豆面。到了冬季,它们的活动量减少后,饲养员有时还会喂它们几棵大葱,帮它们促进消化。
长颈鹿每天除了吃苜蓿、槐树叶、白菜、胡萝卜、综合饲料,还要吃由洋葱、红薯、土豆等组成的“营养加餐”。
猴子、猩猩、狒狒们吃的是综合饲料和蔬菜、水果。怕它们吃烦了,工作人员要搞好“排列组合”,每天换着样儿地供应菠菜、生菜、火龙果、桔子、橙子、葡萄、香蕉、苹果等果蔬。
饲养员吴凤杰说,犀鸟、金刚鹦鹉等热带鸟类在饮食上要精细得多。入冬以来,她和同事每天精心制作含有蛋黄、鱼粉、骨粉等营养物质的小窝头,然后再掰成小块,混合在水果和干果里喂食它们。
当然,也并非所有动物都需要额外的保暖措施。老虎、黑熊、骆驼、牦牛等动物,会长出绒毛来抵御严寒,完全不影响冬日里与游客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