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弘扬劳模精神】全国先进工作者康爱国:田野“问诊”的植保人)
康爱国记录作物受害情况
人物名片
康爱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植保植检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37年来,他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在全国大范围推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估算,参加工作以来,他的科研成果为康保县百姓挽回经济损失达10多亿元。
2020年,康爱国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入选感言
我是从参加工作以后自学,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在自己喜爱这份事业的基础上,能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我很幸福。我要把获得荣誉的这一刻作为工作上的新起点,植保人,初心在,不拼命事不成!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农民的收益,我愿意倾尽所学,为之奋斗终生。
康爱国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传承:30多年经验 练就“火眼金睛”
走进康保县植保植检站,康爱国正在收捡前一晚黑光灯诱捕到的虫子,准备拿回办公室进行分拣。30多年来,从未间断。
记者:康老师,您正在操作的是什么仪器?
康爱国:这是一种虫情测报灯,主要是夜间通过灯光诱杀蛾类以及一些害虫的成虫。我们每天把这些数据通过整理、积累进行分析,观察蛾类和害虫在当地的消长规律,是多是少,发生或不发生,对作物是否有危害……这样的记录已经连续开展了37年。
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外表相似的蛾子,我一眼就能识别出种类,辨别出雌雄。针对雌性蛾,我还要进一步解剖观察,根据检测结果可以进行短期预报,指导农民开展田间防治工作。
记者:从您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河北省最西北端的坝上高原康保县植保站。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并坚守这一份工作呢?
康爱国:上世纪60年代,我的父亲从老家保定农校毕业后,来到康保支边,从事植保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最后因脑梗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父亲深深影响了我,我从小就对各类花草、虫类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紧随父亲的脚步,也当了一名病虫测报员,这一干也是三十多年。
在田间调查时,经常看到作物被害虫危害造成严重损失,这些画面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更加认识到这份工作的责任重大。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我先后承担了草地螟、黏虫、马铃薯晚疫病、农区鼠害等多项国家重大农业病虫鼠系统监测任务。
康爱国(左)在田间指导农户解决种植问题
坚守:克服重重困难 与各种病虫害“作斗争”
记者:在所有的重大病虫鼠系统监测中,草地螟监测和预警是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的六大病虫害之一,您平时都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呢?
康爱国:我常常说,我的工作就是与各种病虫害作斗争,这话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康保这片土地每年从大地回春到大地再次封冻有整整七个月时间,我的世界就是在这七个月中,在田间地头和各种虫子“打交道”。草地螟是一种突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害虫,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次周期性暴发成灾,为掌握草地螟害虫发生节点、不同时间段和恶劣气候条件下成虫的活动规律,我需要在黑光灯旁整夜观察观测。观测草地螟的时间一般在凌晨四点左右,那时由于气温低,草地螟成虫会呈现静止不动的假死状态,这时才能拍摄到比较好的图片,虽然辛苦一些,但为了后续观察研究,一切都是值得的。
记者:在这些年的工作中,让您印象最为深刻的经历是什么?
康爱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大量草地螟成虫迁入北京,我们当时承担了草地螟外围监控任务。那段时间奔波在野外观察草地螟的动态,饿了就吃袋方便面,渴了就喝瓶矿泉水。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了半个月,最后圆满完成了监控任务。2019年世园会期间,在园区外部设置的两个重点监测站,其中就有我们站。为保障世园会的圆满举办,当时每个周日都需要把监测数据及时报送世园会病虫监控机构。能够在国家的重要时刻参与保障任务,对于植保人来说意义非凡。
记者:康保县地域广阔,田间地形复杂,乡村和田间道路多沟堑,行走很不方便。您每天需要走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呢?
康爱国:每天陪我一起工作的是一辆骑了10来年的摩托车,骑行过程中有多少件衣服被磨破我已记不清了。2012年是基层建设年,有一天工作结束返回途中,路面有积雪,为了躲避车辆,再加上路滑,摩托车不小心侧翻到路基下面去了。这场车祸导致我的头部受伤,在来不及麻醉的情况下,缝合了11针。医生告诉我说缝合处有个小动脉,还好自救及时,不然可能会有休克的风险。长年骑摩托车野外作业,让我40多岁时患上严重的关节炎,夏天也离不开毛衣毛裤。
康爱国(左二)指导农户解决播种问题
热爱与责任:“越干越有精神”
记者:这段经历从您的口中说出来,语气很平淡。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您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将工作做到极致,凭借的是什么呢?
康爱国:能够坚持做好这份工作,源于心底里的热爱,热爱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感觉自己的工作就有意义。能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就能越干越有精神。今年我明显能感觉到从事这项工作有些力不从心,以前跑一天睡一觉,第二天就能恢复过来,现在需要几天才能缓过来。但是农民需要我们,工作需要我们,这份责任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下去。
记者:三十多年的工作中,您既是一名专业的植保技术人员,又是一名农户的技术指导员,农民遇到技术问题,您都悉心指导,言无不尽,这样的热情源于什么?
康爱国:我们的工作就是在田间地头和农民打交道,为农民想办法。每年夏季连续的野外工作,每个人身上的皮肤被晒得特别黑,黑亮黑亮的,农民们有时候亲切地称我们为“泥雕塑”。大家能第一时间想到找我来解决种植问题,我觉得这是对我个人和工作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