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以前门口的路很不好走,尤其下雨天,坑坑洼洼的。现在可好了,特别平坦,去哪儿都方便了。”最近,我在运河区彩虹桥报社小区碰到了王阿姨,她对小区如今的变化赞不绝口。
我是上世纪90年代来到沧州的,当时结婚后有幸在单位分得了一间半平房。与我同住一排一个院的还有一对刚结婚的夫妻,他们也住着一间半平房。其中,一间是我们两家共用的,大家都在那里做饭。那时,不仅环境差,而且一下雨院里就积满了水。
记得有一年夏天,傍晚下起雨。20时多,屋里地面上的裂缝就开始渗水。于是,我们拿起墩布开始拖地。谁知雨越下越大,裂缝和下水道都往里进水,水没了脚面。邻居家也是一样,照样屋子里进了水。于是,我们商量两家四口人轮流用脸盆往外淘水,还要堵住冒水的下水道,挡住门口不让外面的水流进来。
然而,淘的没有进的快,屋里的水很快就涨到20厘米深了,眼看马上就要淹没床边了。我们只能找来砖块,把两家的床和衣柜都垫了起来。就这样,我们淘了一晚上,屋里的水居然涨到小腿深了。再到外面一看,院里积水都到大腿深了,形成了一大片水塘,我们住的平房就是水塘的最深处。
第二天早上雨停了,疲惫的我们放弃了淘水的打算。看到这里的情况,还是单位的负责人找来抽水机抽水。用了半天的时间,才算把这一片水塘抽干。
2000年的时候,平房拆了,建起了一栋6层的楼房。我家住上了楼房,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王阿姨成了我们的邻居。刚开始,人们还觉得非常满意。然而,随着周边建起高层楼房,这个小区又成了低洼地带。
还是一年夏天,又下起了大雨。当我下楼准备上班的时候,发现楼外一片汪洋。雨水伴着从下水道冒上来的黑水,人走过后,臭味泛了上来很是难闻。于是,上班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打着雨伞,拿着鞋,沿着楼边浅的地方蹚水走出,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这样的情况过了好几年。
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能够再买一套房,躲开这个地方,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当夏天下雨的时候,不再蹚水就好了。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我终于在其他小区买了套商品房,彻底改善了一家人的居住环境。然而,报社小区仍是我的牵挂,时不时地回到那里去看一看。
2019年的时候,沧州市区改造老旧小区,彩虹桥报社小区的居民成为受益者。地下管道重新铺设,院内重新铺了地砖,墙壁重新粉刷,还装上了健身器材……如此一来,小区焕然一新。当然,下雨时再也不积水了。
这不,当我再来到这个小区时,感觉大不一样。“您看,不光市区的新小区变美了,咱这老旧小区也变美了。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觉得很舒适。”我与王阿姨谈起这些年居住条件的变化时,她对现在的生活环境很是满意。
其实,有这样感觉的不只王阿姨一人。近几年来,沧州市不仅加快了新小区的建设,还加大了小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的力度,加快了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的进程……一系列惠民措施的实施,让城区的环境改变了,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