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办、经济开发区,市直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的重要部署,巩固和拓展我市移风易俗工作成果,倡导勤俭节约、纯朴友
善、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市文明委决定在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从现在开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有效遏制陈规陋习,
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全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村民自治重要作用,创新
工作措施和方法,通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把推进文明新风建设作为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分工落
实的工作机制。坚持依法依规,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教育宣传和引导,做好思想工作,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并得到群众认
可。
(三)目标任务:深化移风易俗活动,本着“文明节俭、群众满意”的原则,坚持正面引导,重在建设养成,重在群众自觉,有效遏制农村婚丧
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奢侈浪费、恶性攀比的不良风气,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天价彩礼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打击邪教迷信
、打牌赌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具体工作要求
(一)倡导节俭,杜绝铺张浪费。坚决抵制婚丧事宜大操大办,抵制婚车成龙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抵制索要高额彩礼影响婚姻、滥发
请柬增加负担;过分闹婚等不良现象。倡导健康、节俭、文明、和谐的婚嫁新风。提倡不操办生日、乔迁、升学等宴请;不参加开业、升学、参
军、谢师、升职等宴请;倡导不办或简办直系亲属满月、周岁、祝寿等纪念性宴请。不采取分别宴请、化整为零等方式变相大操大办。
(二)崇尚科学,推崇健康。开展“崇尚科学、远离邪教”正面宣传教育内容,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平台,
建立生活方式绿色化宣传联动机制,引导居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发动志愿者及各种社会组织等开展各项环保、健康活动,传播文明健康的
生活方式。
(三)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各乡镇、街道办,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要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广播、大喇叭、微信群、宣传车、
黑板报、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各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继承和发扬健康向上的民俗传统,
摒弃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利用好与群众接触的时机,向群众传播好、解读好移风易俗的政策精神,宣传好移风易俗带来的
各种好处,让群众理解政策善意、领会政策精髓、支持移风易俗工作。
(四)整体联动,齐抓共管。乡镇(街道)、村党组织书记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各级宣传、组织、民政、公安、教育、司法、团
委、妇联等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为该村(社区)移风易俗工作第一责任人,村(居)委会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充
分发挥村(社区)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作用,提倡红白理事会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会会长,由群众
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任成员。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把本村(社区)制定的婚
丧事宜简办具体标准、办理流程一并纳入村(居)规民约。理事会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工作章程及办理流程要统一上墙公示,真正建立有人管
事、有章理事、机构健全、服务规范的管理机制,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持续推进、长抓不懈,各乡镇、各行政村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切实把移风易俗作为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明确职责,联动督查。各行政村对红白事宜操办的桌数、规模、价格、菜单等方面要制订具体指导标准。乡镇要打造移风易俗示范村,典
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市融媒体中心、河间周报等新闻媒体要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曝光,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对违反相关
规定的人员,依规依纪进行处理。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加强乡风民风舆论引导,宣传报道加强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的经验做法。突出对党员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以及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和谐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建章立制,形成长效。要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党员教育管理、党风廉政建设范畴,纳入行政村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的测评标准,促进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要明确管理责任,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加强对婚丧礼俗中介
机构的监管,探索建立婚丧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促使其规范运行和自治管理。
河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20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