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
12月,渡边晨亩来北京,金城、颜世清等出面召集北京画家为他举行招待会,席间决定中日画家联合举办展览会。
1920年
5月29日,由徐世昌出资相助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在西城石达子庙(南池子)欧美同学会成立,周肇祥、金城为正、副会长,提出“精研古法、博择新知”为办会宗旨。
金章著《濠粱知乐集》四卷出版,金城作序,讲授鱼藻画法。
惠孝同、秦仲文、陈东湖、马晋、吴光宇、刘子久入会。
1921年
1月1日,陈师曾《文人画的价值》发表。
日本画家渡边晨亩来北京,由金(城)周(肇祥)两人接洽,计划在北京中央公园举行第一次“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
第一次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借用南池子的欧美同学会举行。之后移往天津河北公园商业会所继续展出。
1922年
春,金城完成《画学讲义》,该书分上下两卷。
5月2日至15日,在日本东京府厅内商工奖励馆举行举行第二次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金城和陈师曾、吴熙曾、金勤伯赴东京,共携带作品300余幅,齐白石的作品大受欢迎,其“衰年变法”获得世人承认。
1923年
马晋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助教、评议等职。
1924年
4月下旬,第三次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在中央公园举办,日本画家小室翠云、荒木十亩、渡边晨亩、玉舍春晖等来京参展,中日画家各展作品250幅。之后移往上海爱尔近路纱业公所展览。
胡佩衡著《冷庵画诣》。
6月,姚茫父在《美术造型》上发表《中国图谱源流考》。
金城两度邀请齐白石题画。
1925年
惠孝同任中国画学研究会研究员。
金城弟子为其作贺寿画,这些人后来加入湖社。
陈少梅入会,时年仅16岁,成为金城最年轻的弟子,金城为他取号升湖。
1926年
5月19日,金城为朱之哲等11人颁发证书。
5月底,金城先赴上海收集南方出品,然后启程赴日本参加第四次中日联合绘画展览。
6月3日,周肇祥与金潜庵在北京站启程赴日本。
6月11日,金城、周肇祥等人到达日本东京并会见小室翠云、大村西崖,召开记者招待会。
6月18日,画展于东京美术馆开幕,开记者招待会,部分画作更印制成“邮片”。同日,中日双方“连开三次会议”讨论形成“东方绘画协会章程”,协议由周肇祥签字。
7月5日,第四次中日联合画展移往大阪的中央公会堂陈列。
同月,周肇祥自汉城回国,金城由神户回上海。
9月6日(农历七月三十日),金城“因痣病”逝于上海。
同年,周怀民、刘凌沧入中国画学研究会。
1927年
6月12日至19日,在中央公园大殿内举办第五次成绩展。
1928年
1月1日,《艺林旬刊》创刊。
周肇祥发表《东游日记》,并连载于《艺林旬刊》各期。
6月,周肇祥为青年会国画展览做讲演,内容为“国画之源流”。
11月3日至9日,中国画学研究会第六次成绩展览会在中山公园董事会东部举行。
1929年
3月(农历己巳二月二十八日),中国画学研究会女同学同游京西寿鞍山,其中部分人同时为湖社成员。
1930年
1月《艺林旬刊》在出版两年以后改为《艺林月刊》,月刊发行地点为宣内头发胡同24号。
出版《游山专号》十卷,内收游记、诗文、摄影等数十篇。
5月4日至10日,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七次成绩展览。
7月,姚茫父去世,《湖社月刊》刊登消息。
1931年
4月,中国画学研究会有作品88幅参加在日本举行的“日华联合画展”(又称中日现代绘画展览会)。
7月5日至11日,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八次成绩展览。
1932年
8月21日至28日,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九次成绩展览。
1933年
2月4日夜,周养庵因“重大嫌疑”被公安局逮捕,2月16日即被释放,后去西山养病。在周养庵被关押期间《艺林月刊》停刊,后又恢复。
10月3日至7日,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十次成绩展览。
1934年
10月7日至14日,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十一次成绩展览。
1935年
9月8日至15日,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十二次成绩展览。
1936年
8月30日至9月6日,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十三次成绩展览。
1937年
6月20日至27日,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十四次成绩展览。
1938年
4月,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十五次成绩展览。
1939年
6月4日至11日,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十六次成绩展览。
1941年
6月22日至29日,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十八次成绩展览。
1947年
10月26日,中国画学研究会举行第二十五次成绩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