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冬季最易高发的这几种病现在就该防起来

0
分享至

天气越来越干,气温越来越低,一些疾病活跃了起来!没错!呼吸道、胃肠道、心脑血管等疾病,每每入冬都会活跃起来,袭击缺乏防病意识的人。听说它们都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快跟石小保一起看看,你的防护措施做好了没?

流感

每年10月以后,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流感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死亡。

感染流感病毒,会怎么样?

流感的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 40°C,可能有畏寒、寒颤,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怎样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方式。生活中做好防御措施,也能减少流感侵袭。

1.用加湿器,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

冬季较为干燥,由于空气中水分减少,咳嗽和打喷嚏等喷出的飞沫可以飞到很远,以致流感病毒乘势扩散。而高温多湿的环境可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

高温环境可通过空调或其他取暖设备获得。室内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加湿,加湿器每隔1天清理1次。

2.勤洗手,打喷嚏要遮住口鼻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3.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胃病

冬季本身就是一个胃病好发和容易复发的季节。一不小心,“新、老胃病”就会找上门来。

之所以天寒地冻时容易犯胃病,是因为寒冷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身体受凉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都有所下降,也就会出现反酸、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了。

除了上面说到的原因,随着气温一再降低,人们的食欲也会随之旺盛,食量大增,一旦暴饮暴食就会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导致胃病的发生。

“老胃病”一犯会怎么样?

提醒大家的是,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若是饭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平卧或身体前屈或腹压增加时更明显),则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怎样预防?

除了饮食注意,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预防之外,还可以去做下述几项检查。

1.超声检查

原理:利用超声的脉冲反射确定深部组织有无病变,对腹部肝、胆、胰、脾等实质性脏器的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具有明显肿块的胃癌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钡餐检查

原理:利用X线检查,可以了解消化道各器官的形态特征。

3.幽门螺杆菌检测

原理: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病的一个原因,因此,查出了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就可以诊断出引起胃病的病因,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4.胃镜检查

原理:通过纤状管由口腔直接伸入胃体内,探头可以直接拍摄胃内的表面情况,可以详细了解是否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

诺如病毒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诺如病毒爆发高峰期,可通过手、口、粪便甚至飞沫传播,能够引起急性胃肠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属高危人群。

感染流感病毒,会怎么样?

感染诺如病毒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怎样预防?

最有效的办法是:讲卫生!

1.食物

按照“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的要求加工和准备食物,即保持食物和手的清洁、生熟分开、加工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熟食和食材要保存在安全温度(5℃以下,或60℃以上)、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2.洗手

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3.远离传染源

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居家隔离,不要带病上学。

中风

天气转冷的时候,我们体内的血管收缩,血压增高,而那些动脉硬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就很容易因为血管堵塞或者血管破裂而出现中风了。所以入冬后不得不防的,还有中风。

中风之前有征兆吗?

“一人中风,全家受累。”中风后的病人轻者失语、偏瘫、口眼歪斜,重者失去了性命。这种致残、致命的疾病十分可怕。专家说,其实在中风之前身体就有先兆信息。

据统计发现,只要出现以上一过性脑缺血的症状,一个月内发生中风的概率很高。而中风的病人中60%-70%有中风先兆。所以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多留心是否是中风的先兆症状:

忽然头晕头痛,视物旋转甚至复视,还伴有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很快恢复正常。

单侧眼睛忽然看不见,几秒钟后恢复视力,这在医学上称一过性黑矇,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发作引起的视力障碍。

突然出现一过性半身麻木乏力,以手足部位最为突出。这些症状是颈内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所致,从而影响了偏侧肢体活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双腿突然发软,甚至跌倒,但爬起来后步态又如常,这也常是脑干缺血的表现。

怎样预防?

1.先兆出现 立刻就医

“如果中风先兆发生,就要立即就医!”专家介绍,“先兆症状出现说明血管里可能已经产生了血栓,这些小血栓当时堵塞了血管,其后又随着血液循环转移到末梢血管,而血管又复通,所以症状反复一过性出现。”

之所以要立即就医,因为在中风先兆出现时治疗,比发生中风之后再治疗的效用更高。因为一旦发生中风,造成的后果不是致残就是致命,但是在中风先兆出现时治疗,可防止血栓进一步堵塞血管,从而避免中风的发生。

2.高危人群 控制危险因素

专家认为,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以及吸烟者都是中风的高危人群,更应该控制危险因素。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A股上演惊天爆拉,晚间传一劲爆消息,周五要来重大级别行情吗?

A股上演惊天爆拉,晚间传一劲爆消息,周五要来重大级别行情吗?

兵圣财经
2023-03-23 17:09:29
港媒曝出猛料:蔡天凤母女都是打造出来的人设,绝不是什么名媛

港媒曝出猛料:蔡天凤母女都是打造出来的人设,绝不是什么名媛

旧颜说
2023-03-23 16:08:41
好消息!国家总算对缅北诈骗集团出手了,受苦受难的同胞有救了

好消息!国家总算对缅北诈骗集团出手了,受苦受难的同胞有救了

废柴侃史说
2023-03-23 15:36:36
荷兰没顶住压力对中国出手,沙特出马,强硬,美国才不会得寸进尺

荷兰没顶住压力对中国出手,沙特出马,强硬,美国才不会得寸进尺

强国新武器
2023-03-23 12:02:49
人祸!哈登到手的助攻王又悬了

人祸!哈登到手的助攻王又悬了

大眼瞄世界
2023-03-23 14:28:49
突发:惨烈地震来袭!三国死伤惨重!大楼倒塌,城市渐成废墟,现场曝光...

突发:惨烈地震来袭!三国死伤惨重!大楼倒塌,城市渐成废墟,现场曝光...

澳洲红领巾
2023-03-23 14:18:53
比亚迪又上央视了

比亚迪又上央视了

先锋生活大队长
2023-03-23 15:21:39
国家强势出手,芯片巨头被逮捕,揭开国产芯片“遮羞布”

国家强势出手,芯片巨头被逮捕,揭开国产芯片“遮羞布”

大国科技观
2023-03-22 20:46:18
全球市场不眠夜!美联储宣布:加息

全球市场不眠夜!美联储宣布:加息

风口财经
2023-03-23 08:02:26
中国抛出美债后,逼出幕后接盘侠,俄罗斯:果然是他在支持美国!

中国抛出美债后,逼出幕后接盘侠,俄罗斯:果然是他在支持美国!

Demon财经
2023-03-23 03:42:26
剑指缅北!中国特种部队跨境打击恐怖分子兵棋推演

剑指缅北!中国特种部队跨境打击恐怖分子兵棋推演

一点儿军事
2023-03-23 18:11:48
毛主席最后一次主持会议,这几句全场落泪,真是一心为民

毛主席最后一次主持会议,这几句全场落泪,真是一心为民

史说话春秋
2023-03-23 11:55:15
苏州女子杀夫藏尸冰柜,根本原因不是打赏主播,而是不对等的婚姻

苏州女子杀夫藏尸冰柜,根本原因不是打赏主播,而是不对等的婚姻

人物深度观察
2023-03-23 11:54:52
扬科维奇首秀!国足0比0新西兰队 更尴尬的是,国内竟没比赛直播

扬科维奇首秀!国足0比0新西兰队 更尴尬的是,国内竟没比赛直播

红星新闻
2023-03-23 16:47:22
华为余承东:问界车型目前没有自燃过,很多车几乎天天在烧

华为余承东:问界车型目前没有自燃过,很多车几乎天天在烧

Tech星球
2023-03-23 18:58:38
美版知乎:中国穷人吃什么?中国网友评论区凡尔赛

美版知乎:中国穷人吃什么?中国网友评论区凡尔赛

老外视角论中国
2023-03-22 23:43:09
陈慧琳车祸3月后首现身,面部僵硬险毁容,留疤自曝未找整容医生

陈慧琳车祸3月后首现身,面部僵硬险毁容,留疤自曝未找整容医生

盖饭娱乐官方号
2023-03-23 09:49:56
菲律宾对华态度重大转变!菲媒:若再不制止,就是第二个乌克兰

菲律宾对华态度重大转变!菲媒:若再不制止,就是第二个乌克兰

东方林火
2023-03-23 10:22:06
百度回应“车水马龙”“夫妻肺片”等生成图片bug:这也许就是成长

百度回应“车水马龙”“夫妻肺片”等生成图片bug:这也许就是成长

三言科技
2023-03-23 11:35:15
这才是今年“降价最猛”的SUV,从40万降至24万,还是豪华中型SUV

这才是今年“降价最猛”的SUV,从40万降至24万,还是豪华中型SUV

隔壁说车老王
2023-03-23 13:45:16
2023-03-23 20:20:49

头条要闻

三名厅官同日被逮捕 两人被批"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

头条要闻

三名厅官同日被逮捕 两人被批"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不用清偿欠款,就能上足协"清欠"名单?

娱乐要闻

陈慧琳车祸后首现身 面部僵硬险毁容

科技要闻

华为P60 Pro上手 专属于你的影像旗舰

汽车要闻

全球首款搭载帝瓦雷音响 腾势N7将于年中上市

态度原创

健康
亲子
手机
家居
公开课

猪肉里的“白条”是寄生虫吗?

亲子要闻

网友晒出幼儿园弟弟一张奖状“干饭领头羊”,网友:干饭是孩子的真本事。

手机要闻

华为Mate X3轻体验:老余兑现「折叠屏比直板机轻薄」承诺

家居要闻

白墙搭配弧形设计,尽显高级质感

公开课

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差点成了中国首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