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咚咚锵……”11月26日,河北省平乡县城东公园西门广场上,伴随着铿锵激昂的锣鼓声,一对灵巧活泼的五彩狮子在引狮人的逗引下,表演着翻腾、扑跌、跳跃等动作。
舞狮队的精彩表演引得围观群众阵阵掌声、喝彩声。东方丽景小区居民张自锋,一边欣赏着演出一边高兴地说:“这个舞狮队表演的真是太好了,越看越高兴,越看越上瘾!”张自锋口中的“舞狮队”,就是远近闻名的平乡县同和舞狮队。
54岁的舞狮队队长霍瑞祥,是平乡县寻召乡霍流渠村人,八岁开始到邻村北流渠拜师习练小洪拳,并加入了同和武术班。他一边练武术一边练舞狮,狮子的喜、怒、欢、懒四个基本形态,动作要领很快都烂熟于心,因学习刻苦、多才多艺,深得师傅的喜爱。
霍瑞祥说,舞狮,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西凉伎》一诗中对舞狮如此生动地描绘。
武术班在表演武术前,经常用舞狮的方式热热场,锣鼓一敲狮头一戴,人就围聚过来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同和班舞狮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春节乡艺汇演,表演过上方桌、叼板凳、上桩等技术性项目,领过锦旗得过奖。
虽然一场舞狮表演仅有10分钟左右,但十分耗力,舞狮者往往累得气喘吁吁、浑身是汗。那时候,舞狮队参加县里演出每人给1.3元的饭费,他们从来不收演出费。后来,随着同和班的小伙伴们都开始忙于自己的事业,练拳、舞狮也基本上不再常态化进行了。
难舍舞狮情怀,梦想守护匠心。2009年,一直对舞狮艺术念念不忘的霍瑞祥,和同门师弟、生意伙伴赵行商量之后,决定重新组建舞狮队。于是,他专程到邢台花了1千多元买来了一对雌雄狮子和锣鼓等家伙什儿,召集老中青三代舞狮爱好者,打出了平乡县同和舞狮队的旗号。
霍双彬、霍尚彬、霍仁存、霍廷玉、豆兴林,是舞狮队里人人尊敬的“70后”,年逾古稀的他们年轻时候都是村里文艺宣传队骨干,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一听说要重新成立舞狮队了,他们都很高兴地参与进来,能打鼓的打鼓,能敲锣的敲锣,心态也一下子年轻起来了。
开办着一家童车厂的齐瑞福、经营着一家广告印刷门市的云建华、经营着一家玻璃门市的霍雷波、经营着一家超市的霍松显、经营着一家涂料门市的霍群飞、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的霍松山,都是舞狮队的核心队员,年龄都在40岁左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但是一说接到帖子有演出活动了,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参加,因为热爱,不计报酬。”说起大家的无私付出,霍瑞祥眼眶湿润。
10年来,十几位普通农民组成的平乡县同和舞狮队始终坚持公益演出,200多场公益表演为群众送去了欢乐与喜庆。如今,每周三、周六晚上,大家都会约聚在霍瑞祥的面粉厂大院内,习练武术基本功,交流舞狮技艺,用初心和热爱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姚友谅、李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