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赵志琪从石家庄返秦,此行让他完成了救人的心愿,弥补了9年前的遗憾。
“2005年,我看到电视上有关血液病患者的报道,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当时我儿子4岁,为人父母的我看到孩子备受折磨、父母伤心欲绝的场景非常揪心,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能力帮他们减轻病痛。”此后,赵志琪知道白血病可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治愈,于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在他心中生了根。
一直坚持无偿献血的妻子陪伴赵志琪捐献。
2006年4月,赵志琪走进了献血车,经过工作人员详细耐心地讲解,进一步了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具体流程和重大意义。于是,他留下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他的鼓励下,妻子张丽萍也热衷公益,坚持多年无偿献血。
“2011年我曾经配型成功而且体检合格,但是遗憾的是,患者病情恶化,没能等到骨髓移植,当时我30多岁,心想,再配型成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我年纪越来越大,体质肯定不如年轻的时候。从那时起,我就坚持健身,2015年,把烟都戒掉了,想着既能让自己越来越健康,还能有更多的机会成功捐献。”赵志琪说。
2020年8月,赵志琪等来了再次救人的机会。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造血干细胞再次配型成功的通知,工作人员询问捐献意愿时,赵志琪毫不犹豫地同意了,随后积极配合我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完成捐献前体检,顺利进入造血干细胞采集流程。
“非常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孩子今年19岁了,在邢台学医,他非常了解这个过程和背后的重大意义,还说为老爸感到骄傲!我媳妇儿更是一路陪我捐献,守护在我身旁。”赵志琪言语中充满幸福。
赵志琪一家三口。
11月24日,经过6个小时,赵志琪完成30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做些有利于社会的事,等到老了的时候自己有份美好的回忆,我觉得那样人活一世才算有意义。”赵志琪呼吁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中华民族有着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那些白血病患者就有了更多生的希望。”
如果您的年龄在18至42岁之间、身体健康,只需花一点时间,采集5至10毫升血样,并把您的所有相关资料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就可以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有机会用大爱挽救一位患者,保住一个家庭。有意者可拨打电话5311507咨询。
记者:李妍
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编辑:刘伟
责编:侯红玲
监审:李庆伟
终审:何义安 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