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海滨学院社区有个手工坊,里面陈列着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有缀满花朵的座垫、新颖别致的披肩等。尤其吸引眼球的是一些废物改造的手工品,如废弃的洗衣液瓶“穿上”了手工编织服改成的天鹅储物罐,易拉罐改造成的手工编织花篮等……造型奇特,美不胜收。这些手工艺品都出自社区编织爱好者之手。
成立这间手工坊的就是海滨学院社区党委书记王若霞。受母亲影响,她自小就喜欢编织,17岁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手工编织品——马甲。
成家立业后,王若霞对手工编织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闲下来,就琢磨编织。成立这间手工坊,一来方便社区爱好者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二来免费将这项技艺授于他人,让居民有个一技之长。
每天吃完早饭,爱好编织的居民就会陆陆续续地来到手工坊。王若霞只要有时间,就会和居民一起编织。谁遇到什么难题就会向她请教,王若霞也都会耐心地一点点教给大家。
社区居民李淑艳就是个编织迷。一有空,她就会来到这里和王若霞以及其他爱好编织的居民切磋、学习。“我以前就很喜欢编织,现在能和一群爱好编织的姐妹每天聚在一起,别提多高兴了。”李淑艳是手工坊的“铁粉儿”,从手工坊成立以来,她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做手工编织。在这里学会了手工编织凉鞋,她将做好的鞋子送给亲朋好友,大家都夸赞鞋子舒服又美观。
为了让手工编织这一传统技艺得到更多人的喜爱,王若霞想出了废物再利用的方法。她组织社区居民进行手工编织创意大比拼。大家用五颜六色的毛线编织成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形状,再搭配上改造完的废弃易拉罐、矿泉水瓶等,一个个精美的手工艺品便展示在了人们面前。“只要有一颗充满创造力的心,就能通过手工编织让这些看似无用的物品变废为宝,重焕光彩。”王若霞说。
在手工坊里,每天大家聚在一起快乐编织、切磋技艺。五颜六色的花线经过她们的精心搭配,编织成袜套、座垫、靠垫、披肩等。有时候,大家会把编织好的作品带回家,也有的留在手工坊当作样品。大家都说,她们编织的不仅仅是一件件手工艺品,而是现在的美好生活。(高箐 李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