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客户端报道(河北台记者 耿杰飞)11月19日,“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河北站)媒体采访团来到衡水武邑县武罗生态农业示范园。当天,正值武邑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召开2020年社员代表大会,社员代表们积极交流,共谋发展。
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河北省合作社示范社,由武罗教育集团牵头,组织桃花、后焦洼、刘村、薛庄等9个村的896户农民,组成了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技术方案,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社员土地入股保值,劳动力管理挣工资,投入资金年终分红,成为了农民的增收主阵地。
借助“互联网+”, 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电商平台,年销售收入1.3亿元,实现利润1300万元。实现了“政府与电商企业搭平台,合作社与农户唱主角”产业项目对贫困户的多重覆盖,走出了一条电商扶贫新路径。
在未来,合作社将依托果树、蔬菜品种多,栽植模式新以及现代化管理程度高等特点,把园区打造成集生产,储存、加工,科普、示范、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以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果为落脚点,引领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长城网讯(记者 周黎燕)11月18日下午,“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河北站)采访团来到了邢台市临城县,走进李保国科技馆。
在绿岭核桃小镇矗立着一座特殊的建筑,这就是李保国科技馆。馆中陈列着李保国生前常用的生活用品,简单而朴素。“李老师是一个很朴素的人。他对一般人说话很和善,但是在专项管理上,他很严格。”临城县贾庄村村民贾书芹说,当年儿子初中毕业,跟着李保国老师走出了大山,被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
“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我。”这是李保国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一年365天,李老师有200多天在田间地头为果农答疑解惑,传授技术,经常是“山当餐桌地当炕”,坐在地上吃干粮,一个凉馒头,一杯凉开水,就是一顿饭。
“我对现在生活非常满意,俺们贫困户都脱贫了,这都是沾了李保国科技扶贫服务队的光!”贾庄村贾喜婷说,现在自己学会了种植嫁接技术,农闲时打打工,一年能挣上三四万。平时不忙时也去帮助其他农户管理果树,“这都是为了感谢李老师,想把他的遗愿和精神传承下去。”她说。
2016年4月李老师去世后,李保国科技扶贫服务队在李保国老师爱人郭素萍的带领下,先后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湖北、天津、新疆、广西、安徽等13个省市、300多个县讲技术、解难题,发放核桃树管理技术资料8000多份,受益果农近万人。
“今后我们将继续沿着李保国老师走过的路走下去,也要接过李老师科技扶贫事业的接力棒,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把李老师未完成的事业进行下去。”李保国的学生,现在担任李保国科技扶贫服务队队长贾志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