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年底封禁这些塑料制品,限塑我们应该这样做)
“双11”剁手过后,这两天你是不是正忙着“拆拆拆”。
拆快递,收获快乐的同时,也会收获不少包装垃圾。除了纸盒,还有胶带、塑料袋、气泡膜等塑料垃圾,这些垃圾,是否引起了你的注意?
快递包装、食品包装、生活用品……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甚至无孔不入地已存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中。
据新华社消息,西方媒体报道,根据美国化学学会秋季视频大会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污染地球所有元素的塑料已经侵入人体组织和器官中。
河北限塑“动真格”
早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被称为“限塑令”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今年以来,我国针对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力度持续不断。
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这一被称为“新限塑令”的政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固废法,也增设了塑料制品的相关规定。
“新版限塑令”,构建起覆盖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末端处置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
7月份,河北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了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努力建设美丽河北。
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河北定了具体怎么办。
供给端——
全省范围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加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建设。
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严格落实《进口废物管理目录》,严禁境外废塑料过境、入境。
到2020年底,全省范围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
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
消费端——
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0年底,石家庄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和雄安新区、张家口市崇礼区等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各市城市建成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沿海县城建成区。
到2025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城乡结合部、乡镇、农村地区集市等场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一次性塑料餐具:
到2020年底,全省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各市城市建成区、张家口崇礼区建成区、雄安新区启动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及内设景区景点的餐饮场所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到2022年底,全省县城建成区及内设景区景点的餐饮场所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到2025年,各市、雄安新区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
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宾馆、酒店、民宿。
快递塑料包装:
自2021年起,全省邮政快递网点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带)比例每年下降20%。
到2025年底,全省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