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多吃米饭不增加糖尿病风险?脑力劳动者需注意

0
分享至

(原标题:多吃米饭不增加糖尿病风险?可能不适用于脑力劳动人群)

可能不适用于脑力劳动人群!

多吃米饭不增加糖尿病风险?

最近,很多人都看到了一篇发表于《Diabetes Care》杂志上的科学新闻:尽管对其他亚洲国家来说,多吃米饭的确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但对中国人来说,多吃米饭却不会显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甚至一天吃450克大米,相当于五碗米饭,都没事。

很多人都感到松了一口气:啊,看来我可以放心吃米饭了。

这个研究结果适合用来指导我们的饮食生活吗?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不全信的。这并不是因为我不信任这个科学期刊的权威性,而是因为我三年前就看过了这个研究团队所发表的文章,知道这个流行病学研究所调查的都是什么人。

这项研究主要以体力劳动者为受访对象

这项研究的受访者中,有4万多名中国人。在这4万人中,81%的受访者是小学和中学文化,82%是中等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者,显然是以低收入体力劳动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换句话说,这项研究是在低收入、除了粮食之外其他食材比较少、营养状态不够理想、平均教育水平较低、中高体力活动的人群中做的,得到的结果不一定适用于生活富裕、主食以外其他食品丰富、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量小的人群。

比如建筑工人、比如农民,一天吃五碗米饭有什么可怕?他们常年高强度体力劳动,肌肉充实,而且吃完饭就要流汗干活,而充实的肌肉可以容纳血糖,大量体力活动会消耗血糖,所以餐后血糖大幅度升高的机会并不大。

但是,同样是体力活动者为主,研究中纳入的其他亚洲国家,特别是南亚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增加白米的摄入量会增加61%的糖尿病风险。

合理膳食比某一种具体食物更重要

我的观点是:

1.这个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凸显出了膳食结构和整体营养的重要性。一个合理的膳食结构,要比某种具体食物更加重要。不吃米饭,改成馒头、大饼、玉米饼子,或者小米粥,如果整体营养不合理,运动又很少,未必就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只考虑主食的种类,不考虑其他食物的配合,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那些吃白米饭相对较少的人,到底吃了些什么呢?是把白米饭换成饼干、薯片,还是把白米饭换成了全谷、豆类、蔬菜、瘦肉、鱼类、奶类呢?恐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显然前者是不利于预防糖尿病的,而后者则是有益的。

2.研究者对大米类型的分析有一定逻辑性,因为米饭只是一个非常概括的词汇,其中的细节太多了。是什么品种的米?怎么加工的?怎么煮的?这些都会带来血糖反应和营养价值的巨大差异。

不过,与这篇文章作者的推测相反,中国人爱吃的大米,并不是低血糖反应的类型。和南亚地区所吃的长粒大米相比,东北大米(粳米类型)中的直链淀粉更少,支链淀粉更多,血糖指数更高。即便是南方所种的籼米,也不如南亚大米的颗粒长、直链淀粉多。中国的大米饭烹调方法,会把米饭烹调得柔软可口,比南亚的米饭质地柔软得多,消化速度会更快。所以,想从大米类型上找差异,来证明中国人吃米饭不容易患糖尿病,恐怕在科学上站不住脚。

3.同样都是体力活动人群,为什么南亚国家吃更多的大米?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其他食物来源更不丰富。

在这项研究之前,还有若干项有关白米饭和糖尿病风险的研究,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一下。其中大部分研究认为摄入过多白米饭增加糖尿病风险,其中新加坡学者发现米饭摄入量和糖尿病风险总体上无关,但关键在于用什么食物来替换米饭。

不必迷信“抗糖大米”“低糖电饭煲”等产品概念

所以,对这篇研究,应当这样理解:

1.这篇文章的结论适用于中等和强体力劳动者,可能不适合于轻体力活动的脑力劳动人群。千万不要因为这篇文章,就认为自己可以放心每天吃四五碗白米饭,无需顾虑糖尿病风险。

2.此前部分研究提示,白米饭摄入量增加时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但这种关系的关键在于,到底用什么食物来替代白米饭,营养平衡是否改善了。并不是说,只要少吃白米饭就能预防糖尿病。

3.不必迷信“抗糖大米”“低糖电饭煲”之类概念产品。印度等南亚国家所吃的大米支链淀粉更少,消化速度更慢,但并没有拦住糖尿病高发的问题。因为延缓消化速度,并不等于改善营养价值。仅靠这一个措施,不能解决疾病预防问题。

4.南亚国家中米饭和糖尿病之间强相关性,可能与他们白米饭数量过多而其他食物太少,整体营养平衡不佳有关。

预防糖尿病?以下六点建议更有用!

有关预防糖尿病的饮食,这里提出如下建议:

1.主食中加入全谷杂豆,不要天天只有白米饭、白馒头、面条、饼之类精白米面食物。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在消化系统能接受的前提下,增加主食中的全谷杂豆比例,更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最新发表的研究也支持这个说法。

2.吃足够的蔬菜,特别是深绿色蔬菜,能提供良好的饱腹感,并延缓消化吸收速度。

3.每一餐都要做到蔬菜+蛋白质食物+米饭/其他主食的组合,大口吃菜,小口吃饭。不能只吃大量主食,蛋白质和蔬菜都太少。

4.吃饭时先吃些少油烹调的蔬菜,再吃鱼肉类和米饭主食。

5.餐后及时站起来做些轻松活动,不要坐着不动,以便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6.规律性健身,强化肌肉,增加耐力,降低内脏脂肪,提高身体的血糖处理能力。

糖尿病是一种身体活力不佳、代谢能力较差的状态。如果天天顿顿主食只吃大量白米饭,体力活动量又很小,那的确是有理由担心糖尿病风险增加的……与其仅仅少吃白米饭,不如用全谷杂粮替代一部分白米饭,同时保证蛋白质供应,增加多种蔬菜摄入量,再积极运动起来,强化肌肉,消耗血糖,那么我们就可以和白米饭和平共处啦。

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食品科学博士)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她是王洪文的女儿,靠白酒起家终成上海富豪,后多次拒绝美国绿卡

她是王洪文的女儿,靠白酒起家终成上海富豪,后多次拒绝美国绿卡

猫眼观史
2022-12-08 11:19:56
苍井空官宣复出!新作品画面刚在网上流出,就被网友评价:恶心!

苍井空官宣复出!新作品画面刚在网上流出,就被网友评价:恶心!

搞笑王者漫画
2023-03-20 21:30:28
大陆欢迎马英九访陆后,美方或高规格接待蔡英文窜美,外交部表态

大陆欢迎马英九访陆后,美方或高规格接待蔡英文窜美,外交部表态

袁周院长
2023-03-22 10:08:22
冯绍峰妈妈:我讨厌花言巧语的女孩,赵丽颖说话直接,不拐弯抹角

冯绍峰妈妈:我讨厌花言巧语的女孩,赵丽颖说话直接,不拐弯抹角

娱乐领头君
2023-03-22 10:28:48
金正恩现场指导导弹试射 女儿金主爱再次亮相

金正恩现场指导导弹试射 女儿金主爱再次亮相

直新闻
2023-03-17 13:10:58
苏州冰箱藏尸案恐怖细节曝光:妻子疑带两岁女儿与尸体同住15个月

苏州冰箱藏尸案恐怖细节曝光:妻子疑带两岁女儿与尸体同住15个月

巧桥的小城艺术
2023-03-22 02:14:50
胡歌不再隐瞒,刘诗诗婚后败光2亿后,才知为何嫁给二婚吴奇隆?

胡歌不再隐瞒,刘诗诗婚后败光2亿后,才知为何嫁给二婚吴奇隆?

小谈的娱乐秀
2023-03-22 09:31:11
西方使唤不了中印,施压南非逮捕普京,地点就在金砖峰会上

西方使唤不了中印,施压南非逮捕普京,地点就在金砖峰会上

白鲸天下
2023-03-21 14:11:46
曝大量华人资产从瑞士美国撤离

曝大量华人资产从瑞士美国撤离

牛遍满市
2023-03-22 10:01:47
1983年,胡连珍被审讯时的情景,因偷偷收听国外电台被判死刑

1983年,胡连珍被审讯时的情景,因偷偷收听国外电台被判死刑

激情游戏君
2023-03-19 12:06:09
70年代,被囚禁中张学良的照片,独自坐在石凳上双手抱怀看着远方

70年代,被囚禁中张学良的照片,独自坐在石凳上双手抱怀看着远方

激情电竞君
2023-03-10 14:09:54
正式赴任,央视官宣新职务,16岁全红婵暂别跳水,陈芋汐送祝福

正式赴任,央视官宣新职务,16岁全红婵暂别跳水,陈芋汐送祝福

东球弟
2023-03-20 13:12:04
【消息】东莞市中堂镇党委书记王耀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消息】东莞市中堂镇党委书记王耀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粤莞平台
2023-03-22 11:08:42
隔夜白开水是“害人水”?电热水壶烧的水,是癌症“催化剂”?看完心里一颤

隔夜白开水是“害人水”?电热水壶烧的水,是癌症“催化剂”?看完心里一颤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3-03-20 16:33:10
通胀 夺走穷人最后一分钱

通胀 夺走穷人最后一分钱

叶檀财经
2023-01-27 20:11:41
中俄会晤当天,美国对中方发起两次请求,要求派遣两大代表团访华

中俄会晤当天,美国对中方发起两次请求,要求派遣两大代表团访华

山水谈要闻
2023-03-21 17:08:05
李晓峰怀孕风波升级!女方穿着宽松,杨幂脸色沉重已接走小糯米?

李晓峰怀孕风波升级!女方穿着宽松,杨幂脸色沉重已接走小糯米?

素素小昕园
2023-03-21 16:37:28
美方表态:没让俄罗斯道歉

美方表态:没让俄罗斯道歉

环球时报新闻
2023-03-17 23:48:27
破产了!考辛斯无力支付12万抚养费,生涯共赚9100万美金挥霍一空

破产了!考辛斯无力支付12万抚养费,生涯共赚9100万美金挥霍一空

老胡聊球
2023-03-22 09:16:33
台湾“花尼姑”评价林志玲,以前是两颗樱桃,现在变成两粒黑枣

台湾“花尼姑”评价林志玲,以前是两颗樱桃,现在变成两粒黑枣

万小刀
2023-03-14 13:10:58
2023-03-22 13:32:49

头条要闻

岸田文雄突访乌克兰:二战后日本首相首进战区

头条要闻

岸田文雄突访乌克兰:二战后日本首相首进战区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C罗回到国家队笑开怀,赢球挥拳庆祝

娱乐要闻

60岁吴宗宪喜当外公,爱女母子平安

科技要闻

谷歌版ChatGPT公测炸了,体验名额发得很快

汽车要闻

福特发布电动探险者 MEB平台打造 竖屏可升降

态度原创

数码
教育
亲子
艺术
房产

数码要闻

忘了新的 MacBook Pro,苹果有更好的东西

教育要闻

学生点外卖被按倒训斥,不是学校管理正确姿势

亲子要闻

清华教授:避免孩子被人工智能取代,一定要培养娃的两个技能

艺术要闻

陆小曼用丹青度化寂寥,入世之美画如其人

房产要闻

祥生控股将延迟刊登2022年业绩 4月3日起停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