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煤烟,农户家中干净温暖
初冬,走进献县陈庄镇七里墩村,只见街道两边干净整洁。整齐的房屋外墙上,多出了一根根黄色的天然气管道,每家屋后都多了烟囱和燃气表。
“我们村从4月份开始实施气代煤工程,7月份通上了天然气。现在,村民们基本都用天然气做饭,用不着备柴草了。你去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看看,也都干净着呢。”七里墩村党支部书记宋文辉说,村里通了天然气后,感觉村民们的生活和城里都差不多了。
在村民魏玉表家,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走进北屋内,长方形的壁挂炉挂在厨房的北墙上,进水管、出水管均已接好,壁挂炉上有电子显示屏、水压计。魏玉表演示壁挂炉的使用:“一键开启,开启后两三分钟暖气管就热了,再也不用掏煤灰了。而且壁挂炉是智能的,E2提示缺气,需要充气,E1提示缺水,要补水,设定完温度就不用管了。”
得知要气代煤改造后,村民魏玉礼家特意安装了地暖,重新铺了地砖,还在屋子内墙加装了保温层,隔出了淋浴间。“壁挂炉上有一条出热水的管可以接到淋浴间,这样冬天洗澡也方便。”魏玉礼说,以前烧煤把屋里的墙都熏黑了,而且不封炉子就要半夜起来添煤,封上炉子,后半夜屋里就冷。如果炉子灭了还得重新点着,烟熏火燎的呛得人直咳嗽。现在用上智能壁挂炉,温度设定好后,壁挂炉会根据水温、室温自动启动,既干净又方便。
“村里除了一些不适合改气的房屋,90%以上的农户都用上了天然气取暖。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想回村住呢。”宋文辉笑着说。
“从2017年气代煤刚开始时老百姓抵触,到2019年22435户老百姓感受到好处,再到今年老百姓积极支持,献县非泛区农村已经基本实现天然气取暖。”献县住建局局长蒋洪生说,为了帮助老百姓正确使用壁挂炉,各村的点火员正帮助农户开启设备,保证让农村老百姓温暖过冬。
用气有补贴,取暖做饭更实惠
去年,沧县气代煤改造工程量10.7780万户;今年,沧县气代煤改造工程量12.8839万户,连续两年全市最多。这项工程,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实惠。
11月5日,走进沧县仵龙堂乡中卷子村张文军家,一阵暖流扑面而来。“城市11月1日供暖,我家也是从那天开的暖气。您感受一下,是不是和你们城市的楼房里一样暖和?”张文军说,现在天不太冷,白天壁挂炉调到40摄氏度,从1日到5日总共用了31立方米的天然气,平均每天用6立方米左右。农村冬季气价每立方米2.4元,每立方米国家还补贴1元,这样算下来一天花8元多。
不光张文军觉得气代煤是好事,今年,中卷子全村村民都响应政府号召,加入了气代煤的队伍。“村外管道和壁挂炉安装费用,政府都给了补贴,这真是给咱老百姓带来实惠。”中卷子村民车玉生说,以前炒菜做饭用煤气罐,一罐气用一个月就得换,自从9月家中通了天然气后,不用再换煤气了,而且天然气比煤气便宜一些。
旧州镇贾村总共207户村民,去年190户村民家中都实施了气代煤改装。“去年冬天用了1300元的气,政府补贴后自己也就花700多元。”村民姚淑艳家是四间砖房,平时她在沧州市区帮儿女带孩子,很少回家,以前老伴儿一个人在家,冬天还要烧1200元的煤。“现在好了,煤改气后,不光取暖省钱了,做饭也省钱了。我们村去年没改气的村民,今年也都加入了气代煤的行列。”
“政府的天然气补贴是每立方米1元,根据实际用气量补贴到农户社保卡上,最高补贴1200元。我们去年测算过,一个供暖季用气量超过1200立方米的用户不到三分之一。”沧县港华天然气公司副总经理孙振海介绍,用户如果白天把温度调到40摄氏度左右,晚上调到60摄氏度左右,可以更省钱。
普及物联网表,村民在家就能交费
“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做饭不用烧煤烧柴,买气在手机上就能操作,不用再驮着煤气罐跑镇上。”献县陈庄镇七里墩村79岁的村民魏玉朝是位退休教师,他和老伴儿住着四间砖房。平时孩子们不在家,以前换煤气很不方便,孩子们总担心煤气罐的安全问题。现在好了,天然气管道上都有自闭阀,买气也能手机操作。
别看魏玉朝已年近八旬,但手机操作熟练,他打开手机微信公众号“中燃慧生活”,点击燃气服务中燃气交费选项,上边就能显示自家的卡号、余额、现行气价。家里的气表是物联网表,发现气量不多时,使用手机充值方便快捷,手机缴费后马上会将气量充入表内。
“为了方便村民交费,我们在每个乡镇都建立了物联网基站。”献县中燃公司总经理张发志说,除了基站建设,公司还在乡镇建立了营业厅,方便不会使用手机的村民。
沧县、海兴、肃宁等地的农村天然气用户也实现了物联网交费,只要打开微信支付中生活缴费栏目,选择区域内所属的燃气公司缴费就可以。
“农村气代煤不光是为了改善环境,也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因此,在最初做方案时政府就考虑到了让群众用着方便,少跑腿。正是由于这样,沧州气代煤工程实施以来,获得了140多万户群众的支持。”市住建局“双代”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