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扇贝的收获季节,在11月5日上午10点,新开口渔港,一艘艘载满扇贝的渔船陆续靠港卸货,工人们启动传送带,搬运扇贝笼。不一会儿,停靠在岸边等候的货车就装得满满登登,伴着“哗啦啦”的声响,浓浓的海腥味里,洋溢出渔民收获的喜悦。
捕捞扇贝的渔船停靠在新开口渔港。
“今天这一船有800笼,一笼子扇贝约15公斤,能装两车。”50岁的扇贝捕捞工人任国强已经干这行30多年了,每天凌晨4点左右,他们就要准备出海,捕捞时间大约有3个小时,10点左右回到渔港卸货。每年的收获期从10月中旬开始,持续近1个多月的时间,这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只见任国强从船上岸上不断跨过来又跨过去。刚打捞上来的扇贝还拖着泥水,不断地飞溅着,他红着脸,用钩子将沉甸甸的笼子勾起,再一件件抬上传送带。传送带的机器坏了,他又赶紧跳过去修。“挣钱不使劲儿能中?”看着收获的扇贝,他不禁喜上眉梢。
传送带提高了装货的效率。
渔港一片忙碌景象,养殖户的厂房内同样忙成一片。
船工们忙着卸货。
离开渔港,记者来到昌黎县刘台庄镇刘一村养殖户王强的厂房中,院中搭建的两个塑料棚里,二三十名村民正手脚麻利地将扇贝分拣、脱壳儿,剥出扇贝柱。撬开贝壳后可以看到,扇贝的卵黄鲜红,扇贝柱雪白,让人食欲大开。不一会儿工夫,白净的贝柱盛满一小盆。进行清理、装箱后,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有冷库工作人员过来收购。
剥扇贝柱的人工费也水涨船高,达到每公斤9元。
今年扇贝柱的价格达到每公斤40多元。
“今年养的扇贝没去年好,但价格涨了不少,去年32块钱一公斤,今年涨到了40块多。”王强是村里的扇贝养殖大户,养殖扇贝1000亩,他们这儿的扇贝味鲜、肉肥,最好的烹饪方式就是清蒸,可以尝到最纯正的扇贝味道。谈话间,仍不断有货车从刘台庄镇塔子口码头运扇贝过来。
扇贝丰收季,扇贝笼需求量很大。
王强告诉记者,贝柱长得好不好和雨水有很大关系,下雨的话,地表的微生物可以顺着雨水流入海里,而扇贝主要靠吃微生物生长,今年8月份扇贝生长期刚好赶上干旱,所以受到一些影响。“去年刮台风,都被刮跑了,赔了不少,今天出的这贝柱还不错,一天能出1500多公斤,好年景一年能卖100来万元。”
摄影报道:马卫庆 赵洁娜
编辑:常明明
责编:刘旭伟
监审:李庆伟
终审:何义安 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