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1月7日下午,枣强县住建局、县李玉霞图书馆、县委老干部局老年大学桑榆文学社、县诗词学会、县青少年诗词学会在大原书院联合开展了“董子文化”文学创作采风活动,有40多名文学创作者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衡水学院董子学院白立强教授从仁人多寿、中和养身、循天养生、爱气养身等方面细致地为大家讲解了董子的养生之道,这也是大原书院“董子文化讲堂”2020年最后一场讲座,让广大文学创作者聆听了一场哲理性的董子养生文化盛宴。
在随后的以大原书院人文文化为靓点的文学创作座谈会中,枣强县住建局、县李玉霞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及十来位文学创作者分别以大原书院布展情况、历史上的大原书院、大原书院楹联内涵、从大原书院的兴衰变迁看国运与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担当时代责任等方面为题,对大原书院文化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交流,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后,文学创作者们跟随工作人员的讲解对大原书院的全貌进行了观览,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学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文史知识。
据悉,枣强县历史上的大原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枣强县历史上第一座书院。时任枣强知县罗廷唯,“质之史志,验之封疆”,明确考定董仲舒为枣强人物,为“表章其遗迹”,在县治西侧建立大原书院。书院得名于董子名言:“道之大原出于天”,院内之门、堂、舍、亭、园皆取名于董子言行。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建议,下诏禁毁天下书院,大原书院从此衰落。
现在重建的的大原书院,“延文脉、美教化、厚风俗、淑人心”,担当了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这次“董子文化”文学创作采风活动,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一次生动的创作实践,繁荣了枣强县文学事业,为更好地挖掘董子文化内涵,提高全县文学创作者的创作水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供稿人:杨双池 孙桂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