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建引领物业】党建引领促“蜕变” 自管小区焕新颜)
脏乱差问题凸显的老旧小区在综合治理后迎来了蜕变, 焕然一新的环境也让居民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美好的期许。
而此时党建引领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的大力推进, 无疑为老旧小区居民迫切需要提升生活品质的诉求开出了一剂良方。
自今年以来,桥西区明德南街道办事处白山南社区积极推进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新模式, 也就此拉开了有着20年历史的园丁小区改造再升级的序幕……
小区管理几经易主
居民最终选择自管
2000年,园丁小区迎来了第一批业主, 随着入往率不断提高, 物业公司承担起了小区的管理。然而2010年,园丁小区纳入集中供暖后, 物业公司不再负责冬季采暖, 其收益明显缩水, 这家物业公司便选择退出小区管理了。
物业公司撤离后,园丁小区的管理一度出现“真空”状态。此时,小区内一位擅长维修的住户在征得居民同意后, 接管了小区管理。个人承包由于力量有限, 自然与专业的物业公司无法相比, 很难满足小区居民的各种服务需求, 大伙儿渐渐对这种方式感到不满, 但碍于无人接管这个 “烫手的山芋”,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居民们只得将就下去。
2017年,园丁小区被纳入了老旧小区改造范围, 不仅楼道内的小广告被铲除干净, 墙面被重新粉刷, 还对楼梯间损坏的旧灯具以及楼宇门全部进行了更换。次年8月,在白山南社区的参与下, 综合改造进一步升级, 随着小区29个单元楼外墙加装了保温层, 重新铺设了柏油路面, 这个老旧小区面貌一新, 也让居住在这里的老住户动起了心思。
园丁小区改造完成后, 为了提升小区服务档次,在社区的推动下,北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被引入进来。按理说一个8年间管理缺位的老旧小区迎来了愿意接盘的 “新管家”,应该是好事,但按照流程,物业公司公示了收费标准及服务项目后, 却与居民产生了分歧。特别是物业费由原来的每月每平米0.2元翻了一倍,让小区居民难以接受。在小区居民的集体反对下, 引入物业公司一事无果而终。
白山南社区针对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进行了走访调查, 结果发现居民对自管模式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随后,10几位热心小区管理的居民主动请缨,组建了 “园丁小区自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管会)。在自管会中,除了38岁的夏建春外, 其余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源于对小区情况的充分了解,使得他们很清楚小区治理重点究竟在哪儿。经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整治,自管会得到了小区多数居民的支持。
白山南社区尊重他们的选择, 但为保障小区居民的权益, 社区 “两委” 班子对自管会提出了4点要求。一是小区无论是引进物业管理, 还是选择自管都应由居民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无权擅自决定;二是自管会要与上一届管理人员做好工作交接;三是保证财务公开;四是尽快拿出承诺书, 承诺服务项目和范围。于是,在社区指导和居民的支持下, 园丁小区自管会顺利地运转起来。
共同抗“疫”凝聚人心
延伸“触角”管理升级
今年初, 桥西区持续推进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新模式, 希望通过整合各方力量, 力求形成党建引领作用明显、 行业管理更加精细、 人居环境舒适和谐的管理服务新局面。 白山南社区自然积极响应,然而就在他们制定方案准备落实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打乱了全部计划。
疫情发生后, 我市迅速拉起了疫情防控的大幕。 作为白山南社区党委书记陈建平和同事在除夕夜便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相较而言,由于园丁小区是桥西区唯一一个自管小区,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成了陈建平眼中疫情防控的重点。大年初二,她找来自管会牵头人夏建春商量办法。一番沟通后,为加强小区管理, 在征得居民同意后, 园丁小区实行了封闭管理。 考虑到园丁小区400多户居民中流动人口较多,为了有效做到“防输入”, 社区还发动党员、志愿者, 并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派出6名社区工作者,协助夏建春来管理。对居民进行全面摸排, 义务代买各种生活必需品,在小区大门前设置防疫检查站轮流值守……一天下来, 让夏建春的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 然而最让他担忧的还不是身体吃不消, 而是面对无法预知的风险, 一线人员的防疫物资已捉襟见肘。 好在社区了解了情况, 尽管后续供给难以保障, 但仍鼎力相助。 一次性口罩以及手套、体温枪、酒精、护目镜,甚至还有军大衣、喷壶、 即时贴等, 这些社区“挤”出来的稀缺物资无异于雪中送炭, 在及时补充到位的同时, 也让自管会成员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白山南社区和园丁小区自管会因共同战“疫”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4月中旬, 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进一步推动小区治理工作。 在自管会的配合下, 园丁小区选出了网格员、楼院长、单元长等, 希望通过凝聚更多力量,实行联动响应,更好地服务小区居民。 随后6月8日,按照“六位一体”的社区治理体系要求, 白山南社区指导园丁小区成立了由在职党员、 离退休老党员为骨干的小区功能型党支部, 由社区副书记黄蕾担任党支部书记, 也由此拉开了园丁小区改造再升级的序幕。
聚焦问题强化管理
党建引领激发活力
为了将小区管理引向正规化, 夏建春等人曾提出过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想法, 取代自管会这个由小区热心居民自发形成的组织。但一番征询后,大多数住户却热情不高, 而且他们认为现在的模式来之不易,不想再变动了。也因此自管会由于资质问题无法与相关部门对接, 导致像二次加压供水设施改造这样动辄几十万的大项目推进缓慢。 而园丁小区党支部的进驻, 让大伙儿又看到了希望。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园丁小区的二次加压供水设施与一热力公司收费网点同在一栋办公楼内。 由于设备运转需要用电,一旦小区停电它又无法自行启动, 所以需等来电后有人进到位于办公楼里的泵站重新合闸, 小区居民才能继续用上自来水。 在上班时间自不费事, 但若是收费网点下班了, 尤其在夜间停电了就会颇费一番功夫。 夏建春往往先联系社区, 社区再与收费网点职工沟通, 等人赶来打开大门,他才能进去合闸。每年到了雨季, 因为小区电路老化造成断电现象时有发生。 自今年5月以来频降大雨, 更是让断电成为常态, 居民用水难问题凸显。
园丁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对于此事非常上心。当党支部书记黄蕾来到泵站,看到使用了20年的二次加压水箱已严重锈蚀,更加坚定了彻底更换改造的想法。 于是白山南社区向有关部门反映, 积极争取。经过一个多月的跑办,崭新的二次加压水箱于8月7日安装到位, 二次供水泵控制柜也从办公楼移至小区内, 至此在提升了小区居民用水品质的同时, 也结束了由停电带来的困扰。
随后, 改造园丁小区老化线路一事也提上了日程。 由于地下线缆年久失修, 下雨天经常出现连电问题才造成小区频繁断电。而20年前的小区布线图纸已不知所踪, 刨沟进行维修又会影响到小区的干净整洁,考虑再三,自管会出资1万元购买了新电缆,在社区的协助下,走地上重新布线。 经过半个月的施工, 小区居民遇到雨天就发愁停电、 没水的日子终于成为了过去时。
如今, 作为自管会的牵头人, 夏建春觉得对于小区出现的新问题, 当他无法排解向园丁小区党支部反映后都会得到及时反馈, 并依托社区及各方力量将其中的棘手问题尽力化解, 这让他感到自己不再孤单。 也正因有了坚实的后盾,他越发觉得,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中, 园丁小区居民将收获更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