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东汪镇紧紧围绕强堡垒、兴产业、富农民、美环境、树新风的工作目标,依托现有的河北省纺织服装名镇和华北蜡烛制造基地的产业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谋划发展布局,逐渐形成了电线电缆、纺织服装、蜡烛餐具、机械制造、粮食深加工和现代养殖业六大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取得阶段成效。
产业振兴建强镇。一是精心服务,培育企业。用“妈妈式”服务,打造要素洼地,2020年,新增企业74家,亿元以上项目10个,同比增加118%。打造蜡烛餐具电商产业园和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人,辐射周边群众1000余户。疫情期间,派出科级干部和业务骨干20名,担任驻厂员深入分包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问题百余个。二是发展农业,增收致富。瞄准千斤粮、万元钱目标,流转土地7504余亩,培育家庭农村、合作社19家,在“一村一品”项目的基础上,引入合作社开展特色种植项目,开展了羊肚菌、蔬菜、杂粮、鲜食玉米、林下油菜等多种经济效益种植项目,种植规模800余亩,预计年收入1200万元以上。
集体振兴强实力。开展“三个一批”,发展集体经济,集体收入同比增加60%以上,2个村进入县级示范村行列,累计争取扶持到村的各类资金430万,撬动社会资本1000万。一是盘活资源,带动一批。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路径。东三村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开发商贸综合体一座,预计年稳定增收20余万元;艾辛庄3个行政村借用国道过境优势,在国道两侧发展林下经济,亩增收千元以上。二是特色产业,发展一批。由村委会主导,实施“一村一品”特色种植,全镇累计流转耕地1000亩,东汪五村的应季蔬菜、南丁曹村的优质杂粮、小河口村的黑玉米,通过培育电商品牌,走进城市商超,发往全国各地。三是补强链条,提升一批。紧盯电缆行业提升,引导洨口村集体出资成立河北浩伟新材料有限公司,为百余家线缆企业提供原料,年增加收入150万元。
组织振兴筑堡垒。完成阵地提升。开展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统一制度标识,合理设置人员岗位,规范登记台账,配齐室内外各项设施。洨口村投入200余万元,建成功能完善的高标准村党群服务中心;南丁曹村党总支实施三村联建,投入30余万元改建标准化综合党群服务中心。强化队伍建设。设支部书记岗,落实支部书记全天坐班、村两委轮班制度,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组织各类干部队伍提升培训6次。高水准建设“两新”组织,调整党建思路,深入辖区企业排查走访,在14家非公支部的基础上,新成立非公支部2个、联建支部2个。
治理振兴促和谐。夯实信访稳定,将信访工作列为年底考核单项内容,明确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包村干部承担领导责任,形成了支部书记亲自抓、包村干部带头抓的工作氛围;抽调业务骨干和退役军人组建镇工作专班,各村选拔和推荐乡贤、退休人员,建立个人品牌调解室,实现网格全覆盖,全面消除矛盾纠纷。
环境振兴惠民生。一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取缔问题企业和僵尸企业28家,改造提升224家,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二是聚焦人居环境改善。实施“花海东汪”工程,种植格桑花1200余亩,新建小游园21处,大公园5个,让群众在乡村享受到了城市配套品质。三是推动公共服务提升。每季度开展义诊活动和讲座,建成“国家级群众满意卫生院”,群众看病不再发愁;聚焦农村教育,新建标准化小学2座(东汪中心小学、洨口小学),实现所有孩子不出村就有学上;聚焦民生问题,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新风尚,降低办事费用,培树文明新风。(胡兆凡 韩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