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到10月下旬,正是黄桃成熟的好时节。在昌黎县后坨村的金秀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一颗颗身着纸质“外衣”的黄桃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中,忙着摘果、选果、运果,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沙荒蜜·黄桃”软糯甜香,深受客商喜爱。通讯员牛春富摄
后坨村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村,村民原来以种植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不仅种植模式单一,收入也不高。2014年,在北京工作的村民魏磊从外地引进黄桃苗开始在村内种植,并通过线下线上两种方式进行销售。几年间,黄桃种植不仅改变了后坨村传统的种植模式,更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2016年,后坨村第一批黄桃成熟,香甜可口的桃子不仅在昌黎深受欢迎,魏磊将黄桃带到北京,也得到了朋友们的充分肯定。魏磊敏锐察觉到其中的商机,萌生了回乡发展黄桃种植产业的想法。
“后坨村多为沙土地,土质疏松,透气性强,十分适合黄桃的生长,且种出的黄桃甘甜多汁,深受消费者欢迎。”回家后,魏磊仔细研究黄桃种植的方法以及市场行情前景,并通过社区对口供应的方式在北京“兜售”自家的黄桃。让他没想到的是,黄桃竟很快被一抢而空,“客户体验特别好,当年一亩地黄桃净利润就达到了3万余元,比种植普通农作物多出2万多元的收入。”
黄桃销售的成功再次激发了魏磊的“斗志”,他决定成立合作社,并注册商标,将“定价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打造属于自己的优质黄桃品牌。2018年,昌黎县金秀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沙荒蜜·黄桃”品牌也应运而生。经过多番考察和论证,他最终把目光锁定在电商平台,相继开了微店、微商城、淘宝店等多个网销店铺。短短几年,魏磊的黄桃种植面积已达到50亩,销量一路攀升,“沙荒蜜·黄桃”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在合作社的黄桃发货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在忙着分拣、打包、封装。一颗颗黄桃迫不及待地“脱下纸衣”,露出黄澄澄的小脑袋,被整齐摆放在包装盒里,准备分发到全国各地。“每一颗黄桃有六七两左右,进入市场,128元12个,合每个十多块钱呢!”魏磊乐呵呵地说,“别看这黄桃长得其貌不扬,味道可甜呢,糖度能达到16度左右,等熟透了更是软糯甜香,还有芒果般的拉丝感。而且,咱们果园全部施的是有机肥,绿色无公害,黄桃味美还健康,自然深受市场青睐。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雪片般飞来,没日没夜打包都赶不上发货呢!”
为了提高黄桃品质和产量,让自己少走弯路,魏磊不仅积极从全国各地采购优质的农资、农具、包装,学习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技术,还在全国各地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到果园指导,努力提升果园的科技和管理水平,“有了技术支撑,黄桃2年就能丰产,今年桃园进入丰产期,产量是往年的好几倍,50亩地能收获近70吨黄桃,预计收入能达到100余万元。”
魏磊告诉记者,黄桃销售季节性很强。因此在提高仓储能力的同时,他还积极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找寻合适的种植基地,努力打造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目前,他与甘肃、山东、湖南、湖北、河南等多个种植基地都签订了合同,积极引进新技术,建起了高标准黄桃果园。魏磊说,他对基地的选择很严格,温度、土质、管理等都逐一把关,“温度不一样,成熟期也不一样。这样一来,一年四季都能有‘沙荒蜜’成熟。我们给他们提供品种、技术指导,等到后期质量检测合格便可统一包装、发售。” 他还积极挖掘“桃文化”,提升黄桃的“文化内涵”,打造黄桃周边产业,不仅帮助客户提升品质,也为“沙荒蜜·黄桃”找寻更多的销售方向。
这几年黄桃行情不错,村里其他种植户也开始动了心。魏磊真诚地帮助乡亲,不仅为他们提供品种、技术,成熟了还帮助他们销售。2019年,周边农户种植黄桃已达到100余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走上了黄桃种植的道路。“沙荒蜜·黄桃”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对村内产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沙土地里结出“黄金果”,这要是以前,村民们连想都不敢想,如今却一步步成为了现实。“过去,村民们只能种点玉米、小麦,都是看天吃饭,挣不上什么钱。现在不少村民跟着种上了黄桃,收入一下翻了几番,日子过得富裕了,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了。”村党支部书记王民宏笑着说。
记者:李娜
通讯员:贾一凡 田征 牛春富
责编:刘旭伟
监审:李庆伟
终审:何义安 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