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共享丰收;脱贫攻坚,冲刺在即。收获季,县委政府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三个圆满收官”的冲锋号。南皮县财政局全局上下闻令而动,聚焦“严细深实快”要求,全力以赴、备战考核,振奋精神、尽锐出战,力争交出优异答卷。
“严”字当头抓监督
落实“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严抓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一是制度先行,修订完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公开公示等相关制度十余项,确保有章可循,精准使用;二是阳光运行,在政府网开通扶贫公示和财政扶贫资金政策专栏两个平台,全面公开政策法规、政策解读、资金分配,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共公开各类内容达116项;三是监管加压,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并重,切实增强监管实效。近期分别组织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回头看和财政监察,有效促进了资金规范使用。共发现问题16条,目前全部整改到位;四是动态监控,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及时更新平台数据,有效解决扶贫资金监控到项目、到人、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细”处着手抓精准
成功在于细节,把细节精准做好,尤为关键。一是注重细节,今年在保障贫困村需要的基础上,兼顾困难较大的非贫困村,其资金占比达到20%。组织预算单位积极采购832平台扶贫产品,目前完成采购份额占下达任务的130%。安排精准防贫救助基金50万元、防贫保险115万元,严防返贫和新增贫困现象发生;二是精准安排,2020年县级扶贫投入同比增长26.5%,高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整合涉农资金10016万元,整合规模在沧州市7个贫困县名列榜首;三是产业优先,全年安排产业扶贫资金6218万元,占62%。各类扶贫资金全部精准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防截留、挤占、挪用问题发生。
“深”字贯穿抓帮扶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一是经费保障,每村8万元的驻村经费,全额保障到位,并及时拨付发放。财政专项资金向农村基层倾斜。二是人员保障,抽调一名副局长任帮扶村第一书记,两名年轻干部为队员,与单位工作脱钩,凝心聚力、专心致志开展帮扶。三是措施保障,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工作队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工作水平能力。组织群众参与培训,发展自主产业,提升内生动力。四是帮办实事,争取资金15万元,修建村内道路1400平米;投资40万元,全面完成供水管网改造;投入25万元,修通与邻村相连道路。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观。
“实”字落地抓绩效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工作中,既关注扶贫资金“投入多少钱”,更注重“花得好不好”,2020年在扶贫资金管理中全面推行规范的绩效管理机制。一是全面覆盖,在大扶贫格局下,对上级及县本级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安排用于脱贫攻坚项目的各类财政资金,均纳入绩效管理;二是全程跟踪,实现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绩效跟踪。在预算编制环节,明确扶绩效目标;在预算执行环节,跟踪分析执行情况;在项目结算环节,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和抽查,强化绩效责任约束;三是绩效导向,财政局会同扶贫办等部门,科学分析执行情况,形成高质量评价报告,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调整支出结构、完善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指挥棒”作用。
“快”字提速抓支出
扶贫项目能否尽早落地,尽快产生预期效果,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扶贫资金支出进度也是脱贫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截至目前,全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98%,整合资金支出91.35%,超考核任务要求,预计年底全部支出可达97%。一是开通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资金第一时间授权,预算评审限时办结,检查审计力戒重复;二是加强督促督办,实行班子成员包单位、科室人员包项目,督促项目单位及时启动,尽早开工,加快形成支出。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查验,帮助解决问题;三是建立通报机制,对进度慢的进行约谈;开展拉网式排查,补短板,强弱项。
脱贫攻坚战进入最后攻坚阶段,财政部门将咬定目标,落细落实,以开展“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为契机,坚定信心,苦干实干,为高质量打赢我县脱贫攻坚战、实现“三个圆满收官”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