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在村委会大院里,3位村民围站在山楂切割机旁,看着满袋小红灯笼般的山楂,蹦跳着进入机器,变成了薄厚均匀的山楂片儿,出来后,又被铺开在近百米长的晾晒场里沐浴阳光。10月23日,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乡北胡哈村,红彤彤的山楂已经丰收,酸溜溜的味道掩盖不住村民内心的甜蜜。
“自己家种的加上外村收来的山楂总共有300多吨,在这儿简单加工后,再晾晒五六天,就可以卖了。村里有专业合作社,销路不用发愁了。”村民马素英笑呵呵地说。
村民对山楂进行简单的切片加工。 记者李娜 摄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村里的农副产品销售受到一定影响,我们组织村农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积极收购三乡五里的农产品,如板栗、山楂、杏核等,为不方便出门及周边村的村民提供销售平台,在家附近就能卖出山楂,同时还雇佣村民进行简单加工,也为他们带来一定收入。”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队长解林介绍说。
除了林果种植,北胡哈村的五味子草药种植也为村民带来了不少收益。解林带着记者从村部步行,穿过山湾子大桥,来到五味子草药种植片区,正在家门前收拾油瓜子的村民马保昌抬头打招呼道:“解书记,您又来啦!”身后是他家种的3亩五味子,现在已经卖完了,提起改善种植结构给他带来的收益,马保昌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以前种玉米,一年到头没多少收入,从2017年开始,工作队引导我们种植五味子药材,还送了不少苗和架杆,我就都改种五味子了,今年卖了9000多元。这几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实惠和温暖,村里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修起了大桥,交通更方便了,打心眼里感到特别幸福,生活也朝着小康奔了。”
“自打工作队来后,给村民送了200亩的山楂苗和300亩的五味子苗,还年年组织培训班,教村民如何管理和检查等种植方面的技术。现在村里有一百五六十户种山楂的,五味子的产量也达到了1.5万斤。”村党支部书记吴成说。
几年来,北胡哈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引领下,草药种植、畜禽养殖、林果种植、资产收益、劳务输出五大扶贫产业持续发展,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基础工程。其中,草药五味子的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板栗、山楂种植面积也有300多亩,绒山羊养殖1000多只,集体入股了光伏发电、中红三融、同盛药业等龙头企业带动项目,全村共200多人外出务工。扶贫产业的稳定发展,为北胡哈村脱贫防贫和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春季,借国家政策性奖补的东风,北胡哈村发动全体村民新种植板栗300亩,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巩固脱贫致富产业的根基。
扶贫产业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加之教育、医疗、住建、金融方面等各项优惠政策作保障,以及驻村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发动社会各界献爱心,北胡哈村实现了多措并举、广开渠道谋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从2015年全村贫困户人均收入2590元,上升至2019年脱贫户人均收入6622元。
脱贫致富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北胡哈村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做大做强产业,使全村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前景更加广阔。”解林语气坚定地说。
记者:李娜
编辑:张蕊
责编:侯红玲
监审:赵明
终审:何义安 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