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满满幸福感——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走笔
【开栏的话】
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福祉相连,与城市发展相系。变“民生工程”为“民心工程”,不仅决定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成果,更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治理智慧。近年来,我市分批次、按步骤、定制化地对全市市区2000年底前建成的389个城镇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2020年,全市共98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开始了“内外兼修”的美丽蜕变。
改出满满幸福感
——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走笔系列报道(一)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协商议事”让改造更称心
老旧小区情况各异,改什么,众口难调;怎么改,棘手问题多,这让老旧小区改造成为不折不扣的城市发展之“痒”。我市住建部门秉承“共同缔造”的理念,采取“协商议事”的方式,让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前、改中、改后全过程,将“政府配菜”和“百姓点单”相结合,由政府在改造中“唱独角戏”变成举各界之力的“大合唱”,有效地破解了难题,也探索出一种可贵的“秦皇岛模式”。
东华里社区组织入户走访填写调查问卷。
现场征求改造意见。
百姓“点单”
全程参与改造
“路面硬化、外墙保温、屋顶防水、下水改造……咱老百姓关注的几十个项目全都改造啦!”在焕然一新的海港区东华北里小区居民们对居住环境的改造赞不绝口。
东华北里小区是1993年建成的老小区,有居民474户。小区环境脏乱差,配套设施老化,路面不平、私搭乱建菜园绿地现象普遍,无物业管理,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东华里社区组织召开小区改造提升方案征求会。
这一次小区改造前期,东华里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了改造提升工作小组,组织小区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等召开小区改造提升方案征求会,并开通热线广泛征求意见,党员群众提出的屋面防水、楼体保温、污水管道更换等意见建议全部纳入改造规划。同时,社区发动党员、居民代表对该小区474户进行入户走访填写调查问卷,入户率达到了90%以上,居民同意改造达到了92%。
小区改造工地现场公示。
改造中,小区的显著位置张贴了改造方案、责任人、改造效果图并向居民公示;由党员居民代表组成志愿服务队,监督施工质量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随时收集改造过程中的居民诉求,反馈给社区党支部,让社区能够及时协调矛盾,处理突发情况,改进设计方案,确保小区改造效果合民心、符民意。
胜利村小区施工现场。
改造完工后,社区组织开展居民满意度测评,填写《老旧小区改造满意度调查表》。居民满意度达到80%以上的,方可由相关部门和居民代表共同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居民满意度未达到80%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根据居民意愿对改造内容进行整改提升。
“是否改、哪里改、怎么改、谁来管、谁花钱”,居民说了算——我市推出了“五轮征询法”,综合居民意愿科学制定方案,将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诉求纳入到改造方案中。东华里小区的改造就是一个缩影。倾听百姓呼声,收集改造“金点子”,实现旧改的“量体裁衣”,有效激发了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共建共享美丽幸福家园的热情。
共同缔造
破解资金难题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民生,又千头万绪,过去往往由政府出资,“资金难”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今年,海港区政府积极探索居民、企业、政府多方共同筹措资金,推出了“居民出一点、社会支持一点、财政补助一点”的改造出资模式,政府与企业、居民“共同缔造”,助推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出一点”就是引导老旧小区居民按照改造费用10%到20%的比例对涉及楼体改造内容出资,主要用于楼体屋顶防水、外墙保温改造、更换新的楼宇单元门等。短短3个月时间,旧改小区居民就出资60余万元,惠及居民3634户。“社会支持一点”就是通过积极协调原产权单位,对水、电入户改造费用进行分担,特别是在企业家属院改造中,争取所属企业共同出资改造。“财政补助一点”就是由市区两级政府按照1:1比例筹集资金。
不仅海港区,抚宁区的旧改也引入了社会资本,31个小区全部安装了充电桩,目前已投入使用。
抚宁区职教中心家属院施工现场。
抚区宁电影院家属院小区改造后。
容颜常驻
需靠后续管理
“眼瞅着家门口的环境一天一个样,小区美了,房子新了,俺心里也亮堂了!”随着旧改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旧改小区居民发出这样的赞叹。东华里小区挡光又有碍观瞻的旧车棚被拆除,蜕变成了居民健身、休闲的乐园;港城大街街道胜利村小区在改造当中除了“规定动作”外,还增加了“文化元素”,打造特色传统文化社区;抚宁区职教中心家属院小区建成已有20多年,小区里污水管道、道路雨水管等均已老化,这次改造解决了居民的“痛点”,地下管网实现了雨污分离,这回居民再也不用担心雨天小区积水、污水管道堵塞了……“原来都想卖房子了。现在小区改造,听说房子都涨价了,不少邻居都装修呢。”居民的心声是对旧改成果的最好肯定。
东华里小区的居民乐园。
“焕然一新”“返老还童”让居民欣喜,但如果没有到位的后续管理,旧改成果很快就会付之东流。改造后如何管理,大伙儿更加关心。往年,旧改后的小区引入了专业物业公司,效果已经显现。今年,旧改还在进行中,一些街道、社区就已和居民一起着手研究后续管理的问题。72岁的东华里小区居民朱海军说:“街道、社区干部和我们反复研究后期管理的问题,我们也想聘请专业物业公司,把小区真正建好、管好。到时候,我第一个报名去做志愿者,为小区建设出把力,把自己的家园变得更美好。”
文:王勍 李志财 郭小溪
摄影:李志财 郭小溪
视频:王歆铭
编辑:刘秀华
责编:孙雨
终审:张晓阳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