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保定讯(于俊亮 刘丽娟) 10月15日,保定市红十字会在顺平县凤凰山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园举办纪念活动,缅怀祭奠无偿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者。来自保定市红十字会、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代表、遗体捐献志愿者及家属等12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遗体捐献者纪念活动现场。刘丽娟 摄
此次活动由保定市红十字会、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保定市遗体捐献接受站主办。旨在宣传无偿捐献器官和遗体志愿者的大爱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博爱奉献感恩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场,向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学生代表表演了手语舞蹈《爱的奉献》,前来参加纪念仪式的群众依次向遗体捐献纪念碑献花并鞠躬默哀,共同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的高尚情操和无私爱心。
学生代表表演手语舞蹈《爱的奉献》。刘丽娟 摄
现场全体人员依次向遗体捐献纪念碑献花并鞠躬默哀。刘丽娟 摄
保定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立志称,此次缅怀活动,为表达社会对捐献者的尊重,给捐献者家人带来安慰和情感依托,使捐献者家属有情感和精神的归属感。颂扬捐献者的高尚行为和奉献精神,倡导社会移风易俗,为了人类的医学事业感召更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使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得以科学可持续发展。
保定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立志讲话。刘丽娟 摄
王立志说,参与、推动无偿献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是新的《中国红十字会法》中赋予红十字会的工作职责,遗体被称为医学生的“无语良师”,遗体捐献有益于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生技能的提高,能推动医学科学进步,无论对于医学教育、疾病研究、救死扶伤,还是对移风易俗、殡葬改革、节约资源,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张洪义表示,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用他们的身躯,为人类攀登医学高峰提供了基石,使医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解剖结构,更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使医疗工作者能更成功地挽救别人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他人生命添彩。举行纪念活动,就是要珍惜捐献者们给予的宝贵财富,医学生应刻苦学习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诊治水平,具备对事业高度执着的献身精神,对科学勤奋不倦的追求精神,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救死扶伤,恪尽职守,一生济世,以此告慰捐献者。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成为众多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希望。器官捐献不仅是保障和挽救人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更是树立大国形象,提升道德水平,促进社会文明的需要。捐献遗体器官是高尚的义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456年前即1564年的今天,是比利时医生、解剖学家安德烈·维萨里遭教会遇害的日子。2019年8月,在伦敦举行的第19届,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协会联盟大会上,将每年的10月15日作为世界解剖日,以此纪念近代人体解剖学创始人-维萨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