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忙碌熙攘之后,星光点点月色朦胧的狮城,丰盈又热闹。人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各得其乐。
近期,沧州市印发《促进中心城区夜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华北商厦、沧州体育场、盐百购物广场、民族路等8处街区重点支持发展夜经济,涵盖商超、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项目,以进一步满足和丰富市民夜生活。无论你心属何方,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狮城夜生活,生动而多彩。
夜场电影人气旺
10月11日19时,风已有些清冷,却依然挡不住街上的车水马龙。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新华路华北商圈,逛街、吃饭、看电影,各自寻找休闲项目。市民张启悦就是其中一员。
“约了朋友看《我和我的家乡》,是晚上20:30分的场次,先一起吃饭,看看化妆品。”张启悦说。电影散场,已过23时。这对张启悦来说,还不算太晚:“最晚的一次散场后都快凌晨4时了。”
17时到22时,是市区各大影院上座率最高的时候,节假日更是一票难求。就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期间,一些影院排片甚至到凌晨1时,看的人也不少。
张启悦还记得多年前,沧州电影市场并不像现在这般繁荣,没有零点场次,影院少,人也少。她曾多次去其他城市观看零点场首映。“现在能在家门口看了,很满足。”张启悦说。
“有时候晚上零时左右散场,还有人候场,或去吃饭,真和原来不一样了。”张启悦说。
华北商厦新华路店餐饮娱乐相关负责人说,商场内一些餐饮店,晚上闭餐时间多在22时左右。像营业时间长的海底捞,人气旺的时候,23时后还能接到30桌至50桌消费者。为配合市民夜生活,商场留有专门电梯和安保人员,保证市民夜间消费的安全。
酒吧小酌度时光
幽静的角落里,音乐环绕,手中的鸡尾酒似有微光。既可一个人小酌怡情,消磨时光;也可一群人把酒言欢,开怀畅聊。在市区颐和新世界商圈,有这样一个酒吧,是李岩和朋友经常光顾的地方。欧美老歌、爵士音乐耳边环绕,偶尔的弹唱更让这里的夜生活多了情调。
“6年前,也是朋友介绍,来过一次,后来就常来了。”李岩说,白天工作压力大,晚上就想放松一下。他喜欢这里的氛围,舒适安静,悠闲惬意。
酒吧店主是个“90后”小伙,18岁去北京求学,在异地的酒吧从学徒到月入万余元。2014年,回沧创业,开了这间酒吧。开始生意并不好,最惨时3个月没有一位顾客。后来,他开始组织一些活动,酒吧慢慢有了起色。“顾客几乎遍布各个年龄段,最大的70多岁,还有一些‘老外’来光顾。”店主说,“除了用心经营,我们城市夜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上走出来,这是客流增加的最大原因。”夜遇“清风”乐趣多 国庆节期间,市民王云芳在清风市集上体验了一把篆刻手工。清风市集,现在已经成为王云芳最爱的大集。手作、汉服……人声鼎沸间,传统文化的洗礼接踵而至。
王云芳从小就喜欢一些传统手艺、文创产品等。每次出去旅游,都会拿出一天时间逛当地的文创、手作店,常常大包小包地拎回一堆文创产品。去年夏天,王云芳在朋友圈里初遇清风市集,马上约上朋友体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木艺、皮艺、篆刻、小饰品……几乎每次去,王云芳都能带回一两样东西,或者专门找手作老师聊天,一直到大集散场。有时候还会带着家人一起去,她的女儿就在这里迷上了汉服。
在这里,王云芳不仅收获了知识与乐趣,还结识了一批“同好”。“认识了一些汉服爱好者,去年买的汉服终于派上用场了。”王云芳说。
从无线电二厂旧址到植物园,从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到绿博园,赶集场地越来越多,人气也越来越旺。清风市集,成为市区夜生活一束独特的光。
跑步健身享欢愉
夜幕降临,公园里、运河边、健身房内,锻炼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用酣畅淋漓的汗水摆脱白天工作中的压力,享受锻炼带来的欢愉。
市民叶欢练习瑜伽已经3年多了,在市区一家瑜伽馆办了年卡。周末白天去,平时晚上去。“晚上健身的人可多了,我不算勤快的,一周也就练两次。”叶欢说。除了练习瑜伽之外,叶欢也和家人去公园跑步、跳舞。总之,会尽量让自己和家人动起来。健身馆、免费开放的体育场馆、遍布生活圈的健身器材……“如今运动休闲硬件环境这么好,有什么理由不动起来呢?”叶欢说。
街角路边的糖葫芦、运河两岸的音乐人、路边的24小时便利店、璀璨的灯火……都在夜色中被无限放大,温暖又美好。(尹超 魏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