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业疮疤”成为生态绿地)
昔日挖山采矿,富了口袋却毁了青山;今朝治理矿山,修复生态再现绿水青山。近年来,三河市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治理思路,持续推进东部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探索出一条消灾除险、生态复绿的矿山综合整治之路。
在东部矿山治理区五期项目现场,山顶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红色大字招牌熠熠生辉。数十台挖掘机、运输车、碾压机往来穿梭,机声隆隆。已种植成活的乔木、灌木绿意盎然,格桑花、非洲菊等五颜六色的草花随风摇曳,与旁边光秃灰白的岩土形成鲜明对比。远眺治理过的矿山,满目葱茏,涌动的绿潮舒展成一幅“钟灵福秀”的绝美画卷。
三河市幅员面积634平方公里,其中东北部山区面积78平方公里。是廊坊市唯一的纯山区,非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上世纪70年代末,采矿产业兴盛,当地百姓靠山吃山,办起采石场、白灰窑,高峰时采矿企业多达5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为京津两地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挖了“金山”,毁了“青山”,矿业活动形成的采坑、孤山、残丘及无序堆放的废弃渣石等对矿区内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并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污染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绿于山,还绿于民,刻不容缓。
矿山覆绿,确保植被存活是关键。为了确保植被能够顺利成活,三河市通过多次对土壤的厚度进行探索研究,最终确定一米左右是最佳土壤覆盖厚度,有效保证了植被成活率。同时,采用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将凝胶材料、土和草籽混合喷到坡面,实现了被破坏山体重新覆绿。
据了解,三河市通过采取消灾除险、削高填低、覆土植绿等措施,已完成矿山治理面积6.6平方公里,正在进行的矿山治理面积15.4平方公里。已完成97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坑迹地的治理,已完成植树110万株,植草2900亩,已新增可利用地7000亩。东部矿区22平方公里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后,预计新增土地1.5万亩;种植乔灌木100余种,共计130万株;种植花草组合8100亩。在全面治理完成后,三河市东部矿山将形成千亩林地,万亩花海的壮丽景观,全面提升东部矿山生态环境,为将来发展休闲生态旅游奠定坚实基础,力争为山区百姓建成一座“绿色银行”,为我市文旅事业发展再添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