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二十四届中国(廊坊)农交会会后追踪报道之一 精耕细作凸显市场化)
走进第二十四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展览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展、河北省特色农产品精品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等13项贸易展览,成为本届农交会上的一大亮点。其中,在友省区域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北京、天津、湖南、山东等省市参展团带来当地特色农产品,增加了我省企业对外交流的渠道与机会,吸引众多与会嘉宾驻足洽谈、合作。
近年来,农交会用改革创新促进展会转型,通过市场化改革,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本届农交会由以往政府牵头主办,改为完全市场化运作,由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河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主办,通过市场赋能,激发展会内生动力,让农产品有了更广阔的推广平台。
“今年的农交会展览特色鲜明,比以往更有针对性。”一位多次参加农交会的参展商直言,今年改由协会主办,对供货商和采购商来说,洽谈、对接更专业,收获更多。
从展览展销,向招商引资转变,今年的农交会也从市民抢购农产品向企业之间的洽谈签约转变。不少参会企业表示,市场化改革,按市场规律来办,会吸引更多企业来参会。
黄瓜、彩椒、豆芽、金针菇、西红柿……在廊坊市万地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各种蔬菜新鲜诱人。“我们今天与北京博玺华服服饰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将合作建立廊坊市亿扩隆市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海鲜果蔬综合批发市场,投资额1.8亿元,预计春节前后开业,可提供2200个摊位。”在河北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销对接暨农业招商项目推介活动现场,该公司总经理赵磊说。
本届农交会精心组织了贸易展览、高端论坛、会中活动三大板块,更加市场化的农交会更是带来了丰硕的市场回报。经过自由洽谈和对接,供需企业达成常年供需采购意向20.57万吨,意向金额89.71亿元;达成招商项目签约意向56个,协议引资额96.99亿元。24家供需企业及3个招商项目现场签约。其中,廊坊市经过自由洽谈和会前会上对接,供需企业达成常年供需采购意向近8万吨,意向金额8.3亿元;达成招商项目签约意向9个,协议引资额32.45亿元。我市7家农产品供应企业参加现场对接,3个项目现场签约。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利用农交会日趋市场化的坚实基础,本届农交会大胆创新、勇于探索,首次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新模式,除了设置5万多平方米的线下展览,还将线下的展厅、会议搬到“云”上,同步营销推广。展览引入时下最流行的直播带货模式,设立直播间,邀请网红或企业负责人进驻,拓宽渠道、增加人气、便捷群众。围绕产业链的深度合作,积极助力贫困地区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精准对接,进一步推动建立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迈出农交会市场化运作更大的步伐。
农交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展销国内外优质农产品的平台,还是一个重要的沟通交流平台。将优质的客商、优质的项目,吸引到农交会这样的大舞台,让他们邂逅、“相亲”,正是农交会“引进来”“走出去”的基本使命和长盛不衰的根本。
作为首次参加农交会的采购商,北京佳鑫华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奕华,原本只是抱着来看看的心态,只身一人参会。可一到场馆,各地的好货让他兴奋不已。“参加这次农交会感触最深的是,产品和企业是农交会真正的主角,让有交易需求的采购商可以直奔主题。”陈奕华对记者说,已经打电话召集了几名采购人员下午赶过来。目前,正与廊坊正张食用油有限公司洽谈,他们公司主要生产芝麻油、芝麻酱,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后,相信销量会很好。
展会,是市场的导航灯。本届农交会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产品贸易交流与合作,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以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为引导,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市场活力,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强我省农业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打造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