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法制报》头版头条:打造绿水青山“司法屏障”——张家口市检察机关护航“首都两区”建设纪实 )
2020年9月28日,《河北法制报》头版头条刊发张家口检察工作长篇报道《打造绿水青山“司法屏障”——张家口市检察机关护航“首都两区”建设纪实》
9月10日,张家口市召开全市检察机关依法保障“首都两区”建设专项行动推进会。会上,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明要求,全市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敢于担当作为,努力为“首都两区”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张家口是首都北京的天然生态屏障,也是首都政治“护城河”。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首都生态环境支撑区,“两区”定位使张家口承载着保障首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责任。
今年以来,张家口市检察机关开展依法保障“首都两区”建设专项行动,为张家口市保护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筑起了牢固的“司法屏障”。
严惩犯罪 打造优质法治环境
依法从严惩处危害“首都两区”建设违法犯罪,是张家口市检察机关担当作为的具体体现。
张家口市检察机关锁定多发性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强化立案监督,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案件,监督侦查机关及时立案查处,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犯罪性质恶劣的案件,及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快捕快诉。
对重大疑难案件,张家口市检察机关实行集中攻坚,突出对危害水源涵养和破坏生态环境影响重大的刑事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的打击导向,制定危害“首都两区”建设国家安全及公共安全案件集中管辖专业化办案机制,精准高效办理社会影响大、舆论关注度高、案情重大的疑难复杂案件。
张家口市检察院还与市监委会完善职务犯罪线索双向移送、反馈机制,从严从快审查起诉重点生态工程、环境污染防治等审批、监管环节的贪污贿赂及渎职犯罪。
2017年10月,被告人任某某承包沽源县小河子乡后房子村毛家营自然村某村民土地18亩,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在其承包的土地以及西辛营乡狼尾巴山村草滩内挖砂,致使该处天然牧草地遭到破坏,总面积为28.64亩。
2019年10月初,被告人任某某伙同被告人程某某、程某元(另案处理)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沽源县小河子乡后房子村毛家营自然村非法采砂。同年,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被告人任某某、程某某在西辛营乡张麻井自然村、西辛营乡盗采天然石英砂(建筑用砂),数量为5174.9立方米,价值人民币362243元。
今年6月12日,沽源县人民检察院对被告人任某某以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对被告人任某某、程某某以涉嫌非法采矿罪追究刑事责任,向沽源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截至目前,张家口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41件76人,向法院提起公诉31件81人。
依法监督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依法严惩刑事犯罪的同时,张家口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履职尽责,切实当好“首都两区”建设的“守护者”。
今年以来,张家口检察机关在全市开展护航“首都两区”建设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市院党组加强工作统筹,广泛调研,与有关职能部门多次沟通论证,研究出台了《关于充分履行检察监督职能依法服务和保障“首都两区”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并制定任务分解表,对31项专项活动划定办理步骤和期限,确定责任人员,确保所有专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张石高速公路张北至旧罗家洼段2006年9月建成后,未经环保验收即投入使用通车。该路段穿越腰站堡水源地一级保护区1.3公里、二级保护区6.75公里,运输危化品车辆高频次通过,但该路段两侧护栏高度明显较低,未建设防止有毒有害物体渗漏的相关设施。危化品车辆一旦发生侧翻,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对水源地造成污染。负责这一项目建设管理的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张石高速公路管理处没有履行监管职责。
腰站堡水源地是水利部划定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是张家口市三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之一。保护好腰站堡水源地,是检察机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任务,也是保障“首都两区”建设的具体举措。
张家口市检察院及时向市交通运输局发出检察建议书,但未得到反馈。2019年12月12日,张家口市检察院依法向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今年6月12日,张家口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生效后,张石高速公路张家口管理处积极行动,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
腰站堡水源地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是张家口市检察院提起的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张家口市检察院以该案为契机,在全市推开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以此推进“首都两区”建设更快更好地落实。
截至目前,专项行动共摸排线索582条,立案59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59份。
区域联动 打造绿色生态廊道
河湖治理专项保护工作,对于打造首都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张家口市检察院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模式,跟进河湖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原则,分级设立“河长+检察长”组织体系,建立日常巡查报告、联动协作配合、联席会议和警示教育等制度,加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有机衔接,不断提高水环境依法治理水平。
截至目前,张家口检察机关经过对重点河流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存在“四乱”问题公益诉讼线索20余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8份,督促水务部门及属地乡镇政府履行河湖“四乱”问题监管职责,整治河道2公里,清理河道垃圾1750立方米。
张家口境内多条河流流经山西、内蒙古等省区,流域治理需要区域联动、协同发力。为此,张家口市检察院联合其他省市自治区建立京津冀晋蒙检察公益诉讼跨区划协作机制,重点围绕永定河、洋河、桑干河、白河流域及大清河上游支流综合治理,探索建立调查取证、委托送达、同步反馈、报批备案等协作方式,目前已起草《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公益诉讼行动指南(征求意见稿)》,分发各地征求意见。
专项整治 让废弃矿山焕发生机
面对破坏严重的矿山生态环保形势,张家口市检察机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采砂和非法加工砂石料压占破坏农用地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活动。
检察干警与行政执法人员混编成多个执法巡查小组,对全市所有草原、林地、耕地、河道现状排查摸底,对矿山及矿山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清查违法违规矿山采砂场情况,摸清了底数。市院成立由员额检察官带队的办案团队,对全市17个县区院分片督导。截至目前,共办理违法违规矿山采砂场案件64件,依法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整治矿山企业58家。
针对小煤栈、洗煤厂等散乱污企业问题严重等情况,张家口市检察院联合环保等部门,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对发现的未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造成扬尘污染、燃煤不合格造成大气污染、无证排污等问题及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5份,督促环保部门依法关停、取缔“小煤栈”、洗煤厂20余家。
张家口市检察院积极践行生态检察司法理念,真正把公益诉讼的办案效果体现到恢复被破坏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上。目前,针对被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张家口市共建有补植复绿基地8个,补植株数12427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