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谨防!严重可致命!最新疫情通报!)
中秋国庆将至
河北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作为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假日,人们外出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举办筵席等各种活动不断增加,饮食生活与平常相比变化很大,还会集中采购大宗食品、制作大量菜肴,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稍有不当便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为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让公众渡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河北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
谨防食源性疾病
一、采购食品时,要到规模大、信誉好、食品质量把关较严的商场或超市选购,不要购买、加工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不购买、食用野生动物,以保证食品原料的卫生安全。
二、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要购买和食用无生产日期或保质期、厂名、厂址的“三无”食品及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不要食用过保质期的食品。
三、外出聚餐,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不要到无证照摊贩处就餐;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四、家庭聚餐时,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和身体抵抗力降低,增加患病风险;要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接触生鱼、生肉和生禽后再次洗手。
五、尽量不要生食肉类、海(水)产品等食品;制作食品时要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加工,生熟工用具分开使用。
六、剩余食物要及时冷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七、进餐后如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要立即进行自救,尽快吐出胃中物,并尽快就医。同时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留所有剩余的食物和加工设备,以备调查中毒原因之用。
八、购买食品及外出就餐索取和保留好相关票据,以备中毒原因追溯调查。
谨防误食毒蘑菇
华北地区常见毒蘑菇。河北省疾控中心供图
近日,河北省连续发生自己采摘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引起中毒的蘑菇有黄盖鹅膏、欧氏鹅膏、肉褐鳞环柄菇、丝盖伞等。这些都是我国的剧毒蘑菇,误食后可引起严重的中毒事故甚至导致人员死亡。
夏秋季节正值蘑菇生长季节,由于蘑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深受人们喜爱,但有毒蘑菇和可食蘑菇往往混生,形态相似,辨别困难,从而误食造成中毒的屡见不鲜,甚至有死亡病例,给社会和群众造成了严重危害和损失。民间流传很多毒蘑菇的辨别方法,如与大蒜、灯芯、银器共煮,能使之变黑;虫子能吃的或能生蛆的无毒;样子不好看的或破损不变色的可食用等等。经调查与试验证实这些方法均不够完善可靠。
一旦发生毒蘑菇中毒时要妥善处理,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在催吐后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最新疫情通报
9月2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1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10例,广东5例,内蒙古3例,福建2例,山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86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185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82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63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9月2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85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055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5372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31369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020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4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8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67例(境外输入365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621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5065例(出院4786例,死亡105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6例(出院46例),台湾地区510例(出院480例,死亡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