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泽军:40载演绎不离不弃手足情)
“一提到高泽军,没人不竖大拇指,都说他是好样的。”固安县渠沟乡北罗垡村村委会主任华峰宇说。
该村村民高泽军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帮助年迈母亲照顾瘫痪在床的弟弟高泽民,至今已有40年。
高泽民头脑清晰,身体状况却很差,吃饭、喝水张不开嘴,只能勉强吸食流食。他的脖子、腿和手臂都不会动,只有一个手指能简单活动。
“感谢哥哥嫂子,这么多年全靠他们照顾。刚开始瘫痪时,我心情总是不好,有时会跟哥哥拌嘴,但他从来都是笑呵呵,不和我一般见识。”高泽民说。
高家兄妹7人,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拉扯他们长大。
1970年,高泽军应征入伍。在部队磨练5年,他退伍回到家乡,到固安县城一家集体企业工作。后来,他与在县城磷肥厂工作的霸州姑娘李秀丛结婚。高泽军很能干,当时已是车间主任,很有可能转正。就在那时,高泽民被确诊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骨关节粘连,彻底瘫痪在床。
弟弟卧床不起,母亲整日哭泣,高泽军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媳妇在化肥厂当过磅员,孩子还小,也离不开我。如果回家种地,帮母亲照顾弟弟,丢了工作不说,闹不好还得离婚。”高泽军说。
高泽军瞒着妻子找人代写了一封辞职信,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厂领导没有批准他的申请。不久后,他又找人代写了第二封辞职信,厂领导被他的真情打动,答应给他三个月假期回家照顾弟弟,工资照发。三个月过去了,弟弟的病情仍不见好转。高泽军没有再瞒着妻子,李秀丛得知情况后很支持丈夫。
北罗垡村离县城有30多里路,那段时间,高泽军总是抽空往家跑,带弟弟到处求医问药。看着日渐消瘦的丈夫,李秀丛格外心疼,帮丈夫写了第三封辞职信。就这样,高泽军回到家,边种地边照顾弟弟,由“旱涝保收”的工人变成“靠天吃饭”的农民。1988年,李秀丛也从县磷肥厂辞职,回到村里跟丈夫一起撑起这个家。
说起丈夫,李秀丛满脸幸福。“当时我也有些不情愿,不想回农村天天干农活,但是看到丈夫、小叔子、婆婆这么需要我,我想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李秀丛说。
他们给高泽民安装了“呼叫器”,有事按铃,他们能及时赶到。2000年,高泽军的母亲因脑出血去世。母亲去世前,高泽军对她说,只要自己活着就照顾好弟弟,并告诫两个孩子将来要养叔叔。母亲去世后,高泽军就把铺盖搬到弟弟床上,晚上睡在他身边。高泽军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弟弟的身体状况。为防止弟弟长期卧床肌肉萎缩、生褥疮,他每天都要给弟弟翻身、按摩几次。如今,高泽军的两个孩子一回家就会给叔叔按摩、洗屎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