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但“地摊经济”松绑后,如何让“地摊经济”的复苏克服过去“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需要思考。
“地摊经济”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第一,门槛低风险小。地摊经济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对经营者的学历、技术、专业都没有太高的要求;经营成本低,没有房租和过多人工成本,因此风险极低。第二,促就业保民生。地摊经济增加了就业岗位,帮部分失业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拓宽就业渠道,进而增加收入来源。第三,留住烟火气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处处充满市井气息的小“集市”唤起了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
然而,以“路边摊”为代表的地摊经济一直以来争议不断,管的太松,妨碍居民生活、存在食品安全、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而管的太严,很容易变成“一刀切”,失去管理温度,所以要做到“地摊经济”放开不“放任”,就要优化“放、管、服”。
其一,“放”。厘清商贩摆摊和公共权益的责任边界,为商贩提供相应行为清单,鼓励其在允许的范围内规范有序经营。同时,做到以疏为主,可借鉴《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其二,“管”。一方面,科学划分摊点区域,可分为重点中心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在重点中心区域严格管理,禁止摆摊;对非重点区域规定摆摊的时间和地点,并明确规定不得乱扔垃圾。另一方面,各级城管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对于哄抬物价、欺行霸市、假冒伪劣等市场乱象依法处理。
其三,“服”。一方面,增加环卫力量的投入,为摊主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摊位,并发动企业力量为地摊经济助力,为摊主带来优质货源和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运用科技力量,提升服务效率,如申报登记可以建立网络申报简易程序。
优化“放、管、服”,激活“地摊经济”的一池春水,为这份生机更好地保驾护航。不落窠臼,行稳致远,才能让每个人的小期盼和城市的大情怀交融,在烟火气中塑造归属感,让个人发展与城市繁华同频共振。(供稿人:尹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