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宣化区东大院的“一砖一瓦”,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9月20日,宣化区东大院棚改项目集中交房工作正式启动,4000余户居民期盼已久的安居梦又近了一步。为了让位次靠前,很多居民连夜排队交房。他们深知故居难离,也更明白暂时离开是为了迎来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经过几天的忙碌,东大院的签约工作已完成98%,但指挥部跳动的实时数据还在提醒着大家,交房工作一直在继续且进展顺利。
当天,淅沥的秋雨为东大院洗去尘埃。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踩在濡湿的路面,几十年的老光景慢慢铺陈
2020年的挂历还没来得及翻开,未来的日子已经在描绘
沙发开会,排着队聊聊以前的故事
即使岁月斑驳,难掩窗明几净
谁曾经坐在这里,看日升日落
从建筑街到朝阳街,从东风路到红选路,从小黑楼到十排楼,从宣钢二小到十一广场,占地约724亩的东大院棚户区曾是老宣钢职工宿舍区,最早的建筑是解放前老龙烟铁矿的职工宿舍,以及部分日本人在1940年宣钢建厂时的房子。这里还有宣化最早的,已经40多岁“房龄”的老楼房,几代宣钢人在这里生活、老去、离开……
老房子就要拆了,可拆不走记忆
特有年代感的老门牌——建筑街东10排
人去房空,架上还有新绿生发
土办法解决后墙安全,谁不捏把汗
东大院的”南大街“,现在一路泥泞
狭窄、阴暗,老化的配套设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这儿住了30多年,眼见着路北边盖起了高楼大厦,我们这儿还没变。平房里没下水,只能去旱厕,我岁数大了腿脚越来越不利索,不方便了。”家住朝阳街五道巷的赵阿姨是宣钢的老家属,交房之后,特别希望早点住上新楼房。虽然这么多年已是故土难离,但对未来新生活的念想,赵阿姨一直没断过。
眼熟不?大人们纳凉聊天,孩子们撒欢奔跑
斑驳掉漆的东风时装店,是不是也承载过你对过大年穿新衣的渴望
晒褪色的音像店牌匾,VCD DVD来一波回忆杀
11年前流行的发色和发型,还有印象吗?
人搬走了,门半开着,脑海里豆香又飘来
副食店、服装厂,生活在这里什么都不缺
小面馆和小浴池做邻居,充满生活气息
银行、邮局、冷饮站,企业的生活区曾经很豪横
下雨天,记者最大的感受是行路难,砖路凌乱、泥路坑洼。一位已经交房,正在收拾老物件的王大姐说,“冬天取暖、吃水排水也很难,以前是‘小香港’现在是‘老破小’。”的确,公共空间小,市政配套差,道路通行难……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
好好学习才有好吃的,是多少人学习的动力
建筑公司前,两位老人说着拆迁,也聊着以后
老房拆了,未来的新家等你填满生活
转盘老树,看尽繁华落寂,盼新生
东大院的菜市场入口,以前热闹喧嚣,现在只有几家商贩
住户搬走了,空荡荡的楼房少了烟火气
参差四千人家,静寂以待新生。几年里,宣化区委、区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东大院改造项目,引入优质征拆公司,帮老百姓吃上“定心丸”。不久的将来,这片让老百姓“忧居”的故土会成为“优居”的归巢。
揣上旧时光,开启新生活
这正是老百姓所想、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