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沉默是金,开口是银”,更多时候“沉默是金”表达为一种行为处事方式。在这个社会,人们往往提倡韬光养晦,认为沉默既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又能在思考和观察中将事态的进展运筹帷幄。诚然,有时候沉默确实能让人略显个性的同时,又增添几分魅力。但是如果领导干部一味掩盖锋芒,不敢与恶势力针锋相对,这种懦弱的好人主义思想,会对工作和个人带来不良的影响,也是对工作、对个人和他人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刻意“沉默”未必是“金”,领导干部要敢讲真话。
《中国纪检监察报》曾经刊文指出,一些腐败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愈演愈烈,与负有监管职责的党员领导干部不管不问有很大关系。文章列举了“不去问”“不愿问”“不敢问”“不会问”等情形,认为领导干部不该罔顾党纪政纪,一味“沉默”,而是应该守土有责、敢于担当。
一些领导干部对待干部监管问题采取沉默态度,对待问题不愿问、不敢问、不想问。一方面,这是不作为、懒政怠政的表现,纵容了问题事件的蔓延,是对群众的不负责;另一方面,奉行好人主义,不敢挑错指错,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使得政治环境乌烟瘴气。俗话说,红脸出汗,才能真排毒,这样避实就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沉默思想,长此以往,必然严重破坏党和国家的公信力,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对于领导干部上演“沉默是金”的现象,必须认真对待,严肃处理。
“沉默未必是金”,严肃处理不作为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少数,只有抓好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先进作用,才能助力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然而,若领导干部也成为乌合之众,那么就无从谈发展和进步了,只有不断的落后和倒退。因此,抓好关键少数,要严肃处理不作为的领导干部,揪出队伍中沉默的“羔羊”,让沉默者失掉位子,让不敢怒也不敢言的“好好先生”受到应有的惩戒。
“开口是银”,鼓励领导干部敢讲真话。面对错误,对待问题,敷衍了事,只会纵容小问题不断演化成大问题。因此,要不断鼓励领导干部讲真话,真枪实干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针对,一些领导干部不敢讲真话的现象,一方面,加大惩处力度,让领导干部意识到沉默就是失职,就是懒政不作为。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容错机制、激励机制等,让领导干部讲真话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加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得领导干部面对问题坦坦荡荡、正义凛然。面对困难和问题,勇往直前。
领导干部切莫当沉默的“羔羊”,敢讲真话、心中有民、勇于作为,才是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好领导、好干部。(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