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基层干部,谁没请示过上级?有请示就该有回复,只是有一种回复,基层干部听了心里会打鼓——3个字,“看着办”。这3个字,要说基层有人从来没听过,怕是没谁会信。只是,这3个字,怎么就成了基层干部的“紧箍咒”呢?
大事“看着办”,难事也是“看着办”,领导一句“看着办”,不知多少基层干部心肝颤。知道领导是想推进工作,可是挂在嘴边的,只有问责没有辙,基层干部想要看着领导的意思办,有时也徒唤奈何。(8月26日,半月谈)
近日,半月谈报道的“看着办”现象,在很多基层干部中产生共鸣。上级看似漫不经心、脱口而出的一句“看着办”,却给基层干部带来无所适从、患得患失的精神压力。破解基层中的“看着办”现象,摆脱“紧箍咒”的乌云,急需吹起务实之风。
摘下“遮羞布”,开诚布公求实效。“看着办”的潜台词除了相信你能把事情办好的“绝对信任”之外,更多时候暴露的是一种敷衍了事、心不在焉的工作作风,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官僚主义做派,是典型的懒政怠政和不作为的表现。一句“看着办”,不是不敢担当不负责任的“遮羞布”,反映出的是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迫切需要。“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着干部群众一起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告诫,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弘扬求真务实之风的行动准则。“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越是面对基层的复杂棘手问题,越不能选择逃避,越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到问题一线去,拿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收起心里的小算盘,担起自己的真责任。
拿起“放大镜”,充分调研问实策。正如半月谈中所言,工作中最费精力的就是想方设法让不接地气的政策落地,千方百计把相互打架的政策揉在一起。一边是上级命令,一边是政策红线,遇到这种情况领导们只能大手一挥看着办,将难题甩给下属。“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难题之为难题,定有其关键之点、卡壳之处。上级在制定政策时,应拿起“放大镜”、找准“牛鼻子”,要让决策更多考虑基层需求和难处,增强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政策前,要听取意见、充分调研,做到成竹在胸;布置任务时,要讲透政策、明确目标,把话说清楚;政策实施时,要主动接招、紧盯落实,防止政策空转。
吹起“冲锋号”,补齐短板练实招。面对新形势,既可能出现新机遇,也难免会遇到新问题。要想适应时代千变万化,领导干部要主动经受千锤万炼,提升干部素质补齐短板,在遇到棘手问题时才有提出意见的底气,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招数。一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一句“看着办”,就当起“甩手掌柜”,说到底还是领导干部自身能力不足,缺乏攻坚克难真本领的缘故。“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锻炼出洞悉事物的眼力、谋事想事的脑力、倾听民情的耳力,在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干得成。提高打攻坚、啃硬骨、善成事的能力,方能底气足、腰杆直、步伐坚。(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