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去年10月1日,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庆祝中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1.5万名受阅将士把最美的赞歌、最豪迈的誓言献给了最亲爱的祖国母亲。正步铿锵,英姿飒爽,这些方阵里面,有不少河北沧州籍的优秀儿女,他们参加了去年的国庆70周年阅兵盛典,回忆起一年前参加阅兵的点点滴滴,依旧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阅兵场上的铿锵玫瑰
王歆晗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任解放军仪仗大队四队十一中队五班副班长的王歆晗,是沧州任丘哺育长大的军中玫瑰,她1996年8月出生,2018年6月毕业于新疆塔里木大学,同年9月光荣入伍。
从校园到军营,从校服到军装,从教室到操场,改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踏入仪仗队的大门,“献身仪仗,为国争光”八个字,在王歆晗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迹。
刚从大学校园走出的王歆晗,憧憬着军营的美好,但枯燥的队列训练、磨人的体能考核、紧张的军营生活,让她怀疑自己选择的路是否正确。但当她被授予军衔的那一刻,她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责任。对自己越来越自信,不再怀疑当初的选择,从踌躇不前到步履铿锵,从动作僵硬到一流标准,让她对自己的选择愈发坚定。
在最美的年华参军入伍,遇到了人生最好的机遇。201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刚下连的王歆晗,得知这一消息后,满怀喜悦,第一时间报名参阅。
2019年4月,经过重重选拔,精神饱满、动作标准、形象良好的王歆晗,顺利入选仪仗大队国庆受阅方队,随部队进驻了阅兵村。
绑沙袋踢腿,持钢枪站立,迎烈日练睛,每天都要面对周而复始的高强度训练。仪仗方队采取的是淘汰制,大部分队员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作为一名新兵,王歆晗深知想要站在排面里,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别人休息她就给自己加练,夜训结束后,躺在床上回想一下自己未解决的毛病,以便更好的改正,提高训练水平。
到了7月,阅兵方队合练多了。马靴磨坏了,新马靴又硬又磨脚,脚后跟和脚两侧被马靴磨出大水泡,水泡磨成血泡,又磨烂在鞋里,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痛,动作标准受到了影响,王歆晗被暂时调整到了预备队。
难受,可这是一个排面,总不能因为一个人影响到整个集体。她告诉自己,不就是脚上磨了几个泡么,这在仪仗队员身上都是正常不过的事了,只有克服疼痛,坚持下去,才有机会实现梦想,走上检阅场。
王歆晗把“为国争光”当作个人最高荣誉,给自己“吃小灶”,增加训练量,操场上一趟又一趟的正步,军装下一滴又一滴的汗水。40秒不眨眼,军姿1小时不晃动、2小时不变形,3小时军姿耐力训练……王歆晗认真学好每一个动作,领悟每一项要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和身体调整,在王歆晗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她重新回到受阅方队。
2019年10月1日,王歆晗和仪仗队战友为阅兵第一方队,手握钢枪,护卫着党旗、国旗、军旗,昂首走过长安街,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国庆70周年大阅兵,是王歆晗军旅生涯的第一场任务,阅兵训练的208个日日夜夜,成为她一生最珍贵的记忆。
有这样一句话:每个女孩都可以穿上婚纱,但不是每个女孩都能穿上军装。王歆晗说她是最幸运的,因为她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
128个正步背后的坚守
天安门前的96米、128步、1分06秒,李吉吉走了整整9个月。
李吉吉
李吉吉是北京武警某部战士,沧州市肃宁县窝北镇刘疃村人,2019年国庆日,27岁的他,不但第二次作为武警方队的一员走上阅兵场,还成了一名父亲。
2012年12月,李吉吉光荣成为一名武警战士。第一年就被评为优秀士兵,第二年当上了班长,还入了党。2015年,李吉吉入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方队。他兴奋了好几夜睡不着:“被挑选为受阅队员,实在是太幸运了。我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部队、代表家乡,必须全力以赴,展现出最好的风采。”
进入阅兵村前,每天都有人倒下,也有人被淘汰,能否真正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开始,李吉吉的动作不是特别好,领悟力也稍差,他怕自己被淘汰,每次训练结束后,都要绑上沙袋,再加练两个小时。
因为穿着皮鞋训练,脚后跟需要用力磕地,脚后跟起泡、脚腕红肿,脚趾也磨出了血泡,每天训练完揉红花油、喷云南白药,第二天继续咬牙坚持上操场训练。2015年9月3日,阅兵式上,李吉吉所在的武警方队以雄壮威武的气势通过天安门,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2019年,喜逢新中国70周年华诞。李吉吉率先报名申请,经过层层选拔再次入选阅兵方队。李吉吉参加过大阅兵,军姿、排面等都十分熟悉。不同的是,这次阅兵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上一次他是受训战士,这一次他是带兵班长,负责阶段性训练,从思想到行动,都要负起责任。
长达9个月的封闭训练,既艰苦又枯燥。战士们思想出现波动,李吉吉及时靠上去做工作:“参加大阅兵,很多人一辈子也难碰这样的机会,这是任务,更是荣誉。”“就算练下一层皮,拼命也要坚持下去。”300多个日夜兼程,百万次的踢腿砸地,日均行走25000步、训练10小时以上,这是李吉吉和战友们献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
2019年10月1日,李吉吉和战友们1时30分起床,6时赶到天安门广场做准备。9时30分,庄严隆重的阅兵式开始。检阅车开过来了,习主席挥手说:“同志们辛苦了!”李吉吉和战友们大声应答:“为人民服务!”声音响彻天安门上空。
“要想高飞,就要忘记地平线。”李吉吉懂得这个道理。入伍前3年,他从没休过探亲假,对父母的思念,只能在电话里诉说。每次通电话,父母都说:“家里挺好,放心吧。”他们明白,儿子是在为国家奉献,是大孝。
国庆70周年大阅兵集训刚开始,李吉吉还未出世的孩子被查出可能患有唐氏综合征。他想过请假回家,但这也意味着彻底无缘国庆阅兵。
李吉吉和妻子、孩子在一起
妻子知道,那将是李吉吉一辈子的遗憾,说什么也不让他回来。万幸,经检查,胎儿一切正常。安下心来的李吉吉,训练更刻苦了。
去年10月1日,妻子的预产期提前了。彼时,李吉吉正踢着正步经过天安门城楼。而在老家,在医院待产的媳妇阵痛加剧,即将临盆。为了不让李吉吉分心,家人们保守这个“秘密”,直到第二天一早,才告诉他:“昨晚生的,母女平安。”
10月6日,完成阅兵任务的李吉吉终于回家。他站在妻子床前满眼含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愧疚、心疼,又有不尽言表的喜悦。这次大阅兵,李吉吉因为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军功章,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付出。”李吉吉说。
军旅生涯最完美的谢幕
王金涛
海军某部军乐队队长王金涛,沧州市东光县人,2004年入伍,从军16载,荣立三等功一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官)5次,获嘉奖8次。2019年10月1日,作为联合军乐团小号演奏员的王金涛,参加了国庆70周年大阅兵。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即将告别军营的时候,有幸参加国家级庆典活动,是自己军旅生涯最完美的谢幕。
王金涛
新中国70年华诞普天同庆,作为单位军乐队队长兼小号手的王金涛,也一直憧憬着有机会参加一次国庆阅兵,暗自下定决心,早早开始加班训练。去年年初,单位接到了大阅兵联合军乐团选拔军乐骨干的通知,怀着激动万分的心情,王金涛按照要求内容填写简历,录制视频,申请参加这次任务。
与往届联合军乐团选拔不同的是,这一次全军选拔是能者上,录制指定曲目和自选曲目完全看实力。军人从不打无准备之仗,王金涛知道机会永远向有准备的人招手,利用等候选拔的几个月宝贵时间,起早贪黑刻苦训练,强化短板,在身体素质、军人气质、日常养成、业务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月后,王金涛收到了入选联合军乐团的通知,庆幸之余更多了份忐忑,幸运的是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忐忑的是不知能否够担起这份重任。
解放军联合军乐团由1300余名官兵组成,成员来自全军10个大单位,庆典当日要以立正姿势持续演奏4个小时左右。
乐团的训练异常艰苦,为了保证圆满完成阅兵式当天的演奏任务,每一个演奏员每天至少要训练10个小时。从音准、节奏到演奏动作和姿态,对全体成员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就连乐器举起的高度和角度都必须统一。
大阅兵进入百天倒计时,时间紧任务重。100天内要完成56首任务曲目的背奏,而且要熟记演奏顺序、上下乐器节点、单双号换号等关键环节,乐队同志们互相调侃,这脑细胞的死亡率不亚于一次高考。
剩下的时间就是精钻细磨与合练合演,每天都有战友中暑晕倒,王金涛好几次也差点倒下,训练采取全程淘汰制,每周都有考核,成绩和出勤率决定每个人最终能否接受检阅,他咬牙一直坚持训练。在军乐团老师的精心教导下,业务水平提升很快。在联合乐团大比武中,王金涛所在海军代表队小号声部夺得了第一名。
在阅兵现场,联合军乐团是入场最早、退场最晚的一个方队,全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之下现场演奏。新中国阅兵史上最大规模军乐团以完美的音乐演绎与过硬的战斗作风,成为天安门广场上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
阅兵过程中,军乐团新创作《钢铁洪流进行曲》《冲上云霄》等7首军乐交响作品,展现了改革强军伟大成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站在五星红旗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作为一名军人,能为祖国演奏,我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王金涛说。(黄子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