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骅市第二水厂施工现场,数十台大型机械在不同区域忙碌作业;在滕庄子镇、常郭镇等乡镇,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输水管道铺设以及管道焊接等工作……日前,黄骅市“江水村村通”工程的各个项目都在忙碌、有序地开展中。预计于11月底,滕庄子镇、黄骅镇、常郭镇、旧城镇、羊二庄回族镇等5个乡镇共172个村庄,17.3万人将彻底告别高氟水、苦咸水,喝上甘甜的长江水。
加快第二水厂建设 让百姓喝上甘甜长江水
在第二水厂工程建设现场上,各种机械化设备来回奔忙,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清水池、污泥浓缩池等。
第二水厂位于本市经三路东侧、石港路北侧(新307国道与津汕高速交口西北侧)。“选址在这里,就是为了和第一水厂的辐射面区分开,从而将供水辐射到整个黄骅市。”第二水厂筹建处主任崔永亮介绍道。
“1、反应沉淀池基础柱模板支护;2、清水池开挖、人工清底……”在第二水厂工程建设工地办公处,记者看见在门口的大玻璃上贴着这样一份“今日工作安排”,上面详细列出当日需要进行的工作安排。“这个‘今日工作安排’参照旁边这张‘晴雨表’,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施工进度等进行每天的施工内容安排。”崔永亮告诉笔者。
第二水厂于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具备全面供水条件。据了解,第二水厂工程设计规模3.5万m³/d,采用常规处理超滤膜工艺,配套3.5万m³/d排泥水处理系统,工程估算总投资6396.89万元。相比于第一水厂的石英砂过滤,第二水厂采用了常规处理工艺+超滤膜处理工艺,并设置了排泥水处理系统及反冲洗废水回用系统,能够更好地保障居民的供水安全。
自项目开工以来,第二水厂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抓紧施工时间进行作业。看着现场工人们忙碌作业,以及各种机械设备不停运转,崔永亮说:“知道这个项目是为了让更多百姓喝上长江水,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所以干得非常起劲儿。”据悉,工程实施之后,不仅能让本市百姓24小时都能喝上长江水,还能使本市深层地下水超采得到明显缓解,实现本市地下水采补平衡、良性循环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村民全力支持 管道铺设到千万百姓家
“真没想到咱们也能喝上长江水,别提多开心了,说啥也得全力支持政府工作啊。”说这话的是常郭镇李子札村村民刘玉明。由于村里输水管线铺设规划和刘玉明现有的耕地有冲突,刘玉明二话没说,就将自己的10多亩还没成熟的玉米地提前进行了收割,保障村里的输水管线铺设。
由于本市境内没有可供饮用的地表水水源,目前农村饮水水源多取自深层地下水,村民们喝的都是地下500米深的高氟、苦咸的深井水。“这些深井水含氟量比较高,对人们的身体会有一定的伤害,很多人也都出现了‘氟斑牙’。”常郭镇李子札村党支部书记刘书德说,“村民们听说在建的‘村村通’工程,能够让大家直接喝上长江水,心里别提多开心了,都特别支持这个工程的建设。”
除了常郭镇,滕庄子镇、旧城镇等也都已经全面开展输水管道的安装及铺设等工作。笔者来到滕庄子镇前庞村的施工现场时,输水管道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虽然正值正午,气温很高,施工现场的工人们都是大汗淋漓、衣服也都湿透了,但是大家仍在抓紧时间进行输水管线的铺设以及管道焊接等工作。
“输水管线的焊接对于天气的要求很高,气温低的时候,管道焊接就很难正常完成,后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大家每天都顶着烈日干活,就为了能够如期完成输水管线的铺设。”市水务局水利科科长刘欣说。
据悉,该工程除了输水管线铺设以外,还包括了管道沟开挖回填、管道焊接、附件井施工等,预计于11月底完工。除此之外,泵站工程也将于10月开始,进行江水运输中二次加压,更好地保障顺畅供水。
江水村村通 打通安全饮水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本市把“农村江水村村通”工程列为民心工程之一大力推进,围绕南水北调受水区江水全覆盖,整体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置换,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彻底消除饮水型氟超标危害,让百姓都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今年的疫情对工程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如期完工,各级各相关部门科学调度,周密安排,施工人员加班加点,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市水务局局长何寿彪介绍道。
“目前很多村庄都是采用简易自来水供水,多数工程建设标准低、设备简陋。”何寿彪告诉记者,“过去不管村大村小,一般都是一村、一井,不仅造成很大的投资和水资源浪费,而且供水方式分散,不便于管理。”
“江水村村通”工程实施后,将惠及到本市滕庄子镇、黄骅镇、常郭镇、旧城镇、羊二庄回族镇等5个乡镇共172个村庄,受益人口达到17.3万人。全市农村生活用水全部置换为长江水,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水量、水质、保证率、方便程度等实际问题将得到解决。“届时,村民都将喝上长江水,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这一历史难题,真正地打通村民安全饮水的‘最后一公里’,将长江水送到千万百姓家。这对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少介水性疾病发生,共享城乡一体化均等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何寿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