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开会时大部分人来了都坐在后排,主动向前排坐的人寥寥无几。前排位置看得清、听得明,是实实在在的好位置,可就是这样的好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却成了人们不愿触及的“高压地带”。在基层工作中,这样的现象同样存在,反映出的是某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作风不实问题。
不想“靠前”,困在思想压力大。前排座位离领导近,会有无形的压力,折射在工作中,有些党员干部抗压能力弱,逃避、躲避心态严重,面对一点困难就眉头紧皱、不知所措,让工作的开展严重受阻。拥有较强抗压能力是有序开展工作的基础,是干成事、敢干事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要摒弃胆怯、懦弱心理,锤炼自身,敢于挑担子、涉险滩,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实干中不断把压力化作动力,实现在人生路上的“靠前”。
不愿“靠前”,困在政绩观错位。有人认为前排是留给职位高的领导干部,像自己就是一般人员,自然就定位在后排,日常工作中,对待工作、群众也同样态度冷漠、无关痛痒,浑浑噩噩度日。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人生准则,而不是“坐高位”“戴高帽”,所以不论处于什么位置、层级都要有躬身为民的情怀,永葆初心,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以实际行动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把对党、对人民的感情转化为奋战一线、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转化为拼搏进取、踏实苦干的实际行动,不断在为人民办实事中冲锋“向前”。
不敢“靠前”,困在承担责任重。有人把开会座位的前后自觉同担责强弱相联系,遇事怕担责、畏首畏尾、推卸责任,自然就远离前排,以期安稳度日。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都在攻坚克难时期,作为党员干部要勇于接受挑战、担当尽责,做到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顶得上去,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魄,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果敢,不断突破重重困境,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作为新时代的干部要乐于“靠前”、善于“靠前”、勇于“靠前”,不断从细节中修正自身,从磨难中锤炼自身,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工作作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刘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