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保定讯 诊断明确,是医生看病首当其冲的重要一环。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疾病表象和症状中,医生要像过筛子一样,将头脑中成千上万种疾病快速过滤。症状典型的常见病相对好识别一些,一旦碰上了不典型症状、不常见疾病,就是真正考验医生功底的时候了。
医生存疑:这个“脑梗死”很奇怪
62岁的郭先生最近会一阵一阵的头晕,还出现了走路特别快、不爱吃饭、说话颠三倒四的现象。通常,一点点的端倪会预示着更严重的事情发生。果然,在症状不断加重的过程中,突然有一天,他突发言语含糊、行走时身体向右侧偏斜、频繁呃逆,伴恶心、呕吐,右侧面部及肢体间断性抽动。
紧急送往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后,就在子女为其办理手续时,他突然意识丧失、肢体抽搐,持续2-3分钟逐渐缓解,镇静治疗后收住神经内三科。
经过急查头颅CT未见出血性病变,头颅核磁回报“左侧基底节区梗塞”,再结合其起病形式、症状,疾病的一切迹象都指向脑梗死。但细心的主管医生李红闪仔细阅片后发现,颅内病灶有非常见脑血管病累及部位,于是及时向神经内三科王佩主任汇报了病例及头颅影像学检查上的若干疑点。
王佩主任根据以往丰富经验,认为患者的病确实存在很多疑点,建议患者进行腰穿,完善脑脊液相关化验、头颅核磁增强等检查,以除外自身免疫性脑炎、颅内占位等疾病。但患者家属坚决拒绝腰穿检查,最终郭先生暂时以“脑梗死”好转出院。
而医生却始终心存疑问,出院时不断嘱咐患者家属:尽管郭先生病情好转,但仍不能除外自身免疫性脑炎等可能,建议定期随诊复查。
第一次头颅核磁回报:左侧基底节区梗塞
日夜关注:医生捕捉瞬间发生的蛛丝马迹
仅仅出院两天后,郭先生因病情反复,又来住院了。这一次比上一次的情况还要严重。用医生的话说:虽然复发时间仅为2日,但一切似乎都在情理之中。郭先生第一次出院后没有任何诱因的短时间内再发病,再次验证了医生心中的疑点。
“我们一直在怀疑,现在就更加确定,这个病一定不是单纯的脑梗死,或者根本就不是脑梗死。”王佩主任肯定地说。
因为疾病的各种症状会随时发生,只有捕捉到这些瞬间,才能做出最正确的诊断。于是,王佩主任团队轮流坚守患者床边,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患者发生一些异常的表现就马上用手机记录下来。万莉医生深夜查房时有了新的发现:患者睡眠中面部及肢体抽动较白天清醒时频繁,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约1-2秒,好像是面-臂肌张力障碍。夜深人静,万大夫守在熟睡的患者床前,拍摄下非常典型的最具诊断价值的视频。
第二次头颅核磁回报:抗LGI1抗体脑炎
水落石出:原来是罕见病“自身免疫性脑炎”
在科室讨论中,王主任带领大家一起分析这些珍贵的视频资料,考虑患者应是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而面-臂肌张力障碍则是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症状学标志。“有了这个显著的标志,再加上患者近期记忆力减退、顽固性低钠血症、癫痫发作等症状,郭先生的临床特征几乎完全与自免脑吻合。”王主任介绍。
再次进行头颅核磁检查,与患者反复沟通说服其完成腰穿行脑脊液自身免疫脑炎相关抗体检测。但患者病情较重,一分钟都不能再耽搁,于是王佩主任果断决定尽早启动免疫治疗,不能因等待抗体检测结果而延误治疗时机。给予大剂量激素序贯治疗的第二天,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面部及肢体抽动次数减少。几天后血及脑脊液结果回报抗LGI1抗体阳性,确诊患者为自身免疫性脑炎。至此,几番兜兜转转后,事情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找到了真凶,医生为郭先生实施了针对性治疗,他的症状也因此而一天天有了明显的好转。现在,他言语交流、肢体活动基本正常,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王佩主任介绍,自身免疫性脑炎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各种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不尽相同,诊断比较困难。但自身免疫性脑炎是可治性疾病,只要诊断及时,治疗得当,病情严重的患者也会获得比较良好的预后。
郭先生的女儿看到父亲的病一天天好了起来,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为了表达感谢,她和家人一起来到神经内三科,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给王佩主任,感谢医生“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和倾尽全力挽救患者的医者仁心。(赵洁 李红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