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这种锻炼不是做样子的,而应该是多岗位、长时间的,没有预设晋升路线图的,是要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要形成一种风气,年轻干部都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并以此为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实则强调作为年轻干部要勇于担当、敢挑重担。
有这样一则新闻,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郭家沟镇下山畔村第一书记郭晨琛在进村工作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8岁,定格在脱贫攻坚路上,他曾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勉励自己:“相信自己能以实实在在的扶贫行动,对家乡人民贡献一份爱心。对我的选择无怨无悔。”有人问他:“你在县城好好的,为何要来这个穷圪崂受这份罪?”他沉思片刻后说:“因为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自己!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的话语斩钉截铁,他的事迹感人心脾,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初心,用青春谱写扶贫赞歌,他勇于担当、敢挑重担,将自己的生命绽放在扶贫一线,他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干部都能做到勤勤恳恳,甘于奉献,有的干部醉心于“晋升路线图”干一点事就想着“回报”,有的人“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感觉单位“庙小”岗位“屈才”干工作三心二意、心猿意马,长此以往,不仅会心态失衡,变得患得患失,牢骚满腹,也容易蜕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盘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尽职尽责、勤勉奉献。
前者郭晨琛的事例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后者衷于自我设计的思想态度则警示、敲打着我们。那么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勇于担当、敢挑重担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强自身学习。对于学习,我们要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识,既不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也不做只思考不读书沙上建塔之事。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实干兴邦,空想误国,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觉悟,要善于学习、详细的问、慎重的思考、明确的分辨、踏实的实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我们更要向老同事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探索他们的大智慧。
二是敢作为、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信念坚定、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健全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监督查询问责机制,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了施展的舞台,给予了发展的机会。作为自身而言,我们要懂得珍惜利用,更应要勇于担当、敢挑重担,面对失误、错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困难敢于挺身而出,不因责任重而躲避,不因包袱重而不前行,要有主人翁意识,敢作为、有作为,做好干部的表率。
三是拒做“温室花”,勇当“墩墩苗”。“温室花”“墩墩苗”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一种是把为老百姓做事,为党和国家工作当成“梯子”目的则是“升职”;另一种是当成“事业”,目的是“锻造”。作为年轻干部,成长从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我们只有勇当“墩墩苗”,才能最终成为可堪大用的人才。基层一线是干部增长见识,了解国情的大课堂,是磨砺才干、积累经验的练兵场,也是锤炼意志、砥砺作风的磨刀石。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要想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担得起重任,就必须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扎实磨炼,认识国情,了解基层,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才能把工作做得更深更实。
学习是基础,敢作为、有作为是关键,勇当“墩墩苗”是根本。三者不可或缺,我们只有以此标准要求自己,才能真正地做到勇担当、挑重担,真正地成为人民的好公仆。(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