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办好民生事 提升幸福感)
本报讯(记者 张旭青)“瞧瞧,以前院里坑坑洼洼的路全部硬化,小区地下畅通了下水管网,门口还新装了道闸系统……”在市区新月小区居住了二十年的居民李洪艳说起小区的变化,一脸自豪。老旧小区改造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目前随着工程进度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发力为群众打造舒适、便捷、和谐的生活环境,从群众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着手,改善生活环境、创造文明生活,一项项便民举措的落地实施,得到广大居民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近日,在市区银河北路街道西后街社区利民里小区,张贴在大门旁醒目位置的“15分钟生活圈”导示图每天都会吸引众多居民前来观看。“原来,以小区为起点5分钟、10分钟及15分钟生活圈内可到达这么多地方,真方便。”利民里小区居民王凯民说。
“导示图展示了15分钟居民步行可到达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重要点位,大大方便了居民生活。”银河北路街道西后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崔丽存介绍,目前,银河北路街道办辖内8个社区百余幅“15分钟生活圈”导示图已全面“上线”,全部摆放或张贴在小区出入口的显著位置。
碧绿的芹菜、红彤彤的西红柿、脆生生的白萝卜……9月5日,在市区椿翮综合农贸市场,市民张文东挑选了一些新鲜蔬菜,准备回家做午饭。“市场提升改造后,所有摊位整齐划一,
而且熟食、主食、蔬菜、水果等区域划分清晰,整个市场看起来就像超市一样。”张文东说,市场入口处设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只要有市民需求志愿者会随时提供热情帮助,“在这样的市场内购物,我们买得放心、吃着安心,好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今年以来,我市将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作为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如今,一条条洁净有序的背街小巷,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也成为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市区裕华路进入裕北里胡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张贴在墙面上的市民公约、居民公约。胡同内,地面干净整洁,粉刷一新的墙面上,各类主题公益广告展板合理设置张贴,新安装的太阳能照明灯方便了居民出行,机动车规范地停放在新规划的停车位内。“环境干净了,出行方便了,老胡同提升了新品质,也留住了老味道,今后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洁净有序的生活环境贡献一份力量。”裕北里胡同居民周辉说。
初秋,漫步在廊坊的街头巷尾,合理施划的停车位让市民有位可停、停放有序;志愿者的引导、大量带有灭烟装置果皮箱的投放安装,让垃圾、烟头不落地的意识深入人心;外出遛狗要拴绳,及时清理粪便,不携带犬只进入公共场所、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做法,已成为养犬市民的自觉习惯。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变,让群众的笑脸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