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郑英姿说,目前,衡水市共完成营造林30.1万亩,占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36.8%,实现了国土绿化总量和质量双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40项目创建指标已有35项达标,其他5项指标正在积极推进,到2020年底前基本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2021年申请国家验收,确保2022年进入国家森林城市序列。当天,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就衡水市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推进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主持发布会。
郑英姿介绍,今年,衡水大规模、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枣强、武邑、深州、饶阳、安平、故城、阜城7个县市区首批获得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备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重点实施了环湖环城环村镇绿化、沿道路河渠绿化、林业园区和特色果园建设、森林乡村示范区建设。市局按照“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和“绿化、美化、香化”要求,提升环衡水湖、环城市城镇、环乡镇村庄绿化水平,完成造林绿化7.5万亩。其中,桃城区、冀州区、滨湖新区高标准完成环湖绿化1626亩。按照“大绿量、全覆盖、多功能、多色彩、有层次”的要求,提升了大广高速、肃临路、大运河等道路河渠沿线绿化水平,完成造林绿化8.4万亩。按照“集约高效、富民惠民、生态扶贫”的要求,发展林业园区和现代果园,完成造林绿化1.7万亩,建成了景县广川董子故里、武强红丰等一批特色林业园区。以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为引领,建设森林乡村示范区。积极推进环村林建设及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沟渠隙地和广场游园等绿化,完成造林绿化2.2万亩。桃城区赵家圈镇前王村、冀州区西王镇南枣园村、枣强县嘉会镇前十七户村等45个村庄争创省级森林乡村。
她说,市局深化造林绿化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造林绿化的关键难题。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植绿、护绿、爱绿的新动能。通过创新林业产权、经营、投入三大机制,推广大户承包、企业投资、合作经营等五种经营模式,造林绿化实现由“零散种植、分户经营”向“规模种植、集约经营”转变。市县两级财政均加大造林绿化投入力度,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今年上半年,市县财政安排造林绿化资金2.1亿元,吸引社会投资2.7亿元。各级政府通过项目支持、资金倾斜、正面激励等措施,调动林业大户、涉林企业、合作组织等新型造林主体积极性,鼓励全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今春全市共建成500亩以上规模造林41个,面积3.7万亩。
郑英姿表示,今年,衡水市依照“一核、二轴、九城、多廊、多点”总体布局,以完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主线,以建设城市森林生态、产业、文化和支撑“四大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广泛开展创森宣传活动。市局将继续全面完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实现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区绿地乔木种植比例达到65%以上,城区地面停车场乔木树冠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继续全面加强森林产业体系建设,扩大深州蜜桃、饶阳设施葡萄、阜城密植梨等林果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木材加工和林果加工产业园区建设,提升涉林企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一湖两带三区四基地”建设。继续全面加强森林文化体系建设,以衡水湖自然保护区,阜城、故城、景州3个省级森林公园,省园博园、市植物园、市动物园等为重点完善生态文化设施,开展特色生态文化活动,建设生态文化体验基地。继续全面加强森林支撑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管护等体系。继续广泛开展创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多个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创森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创森进机关、进学校、进小区等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确保公众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