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油盐不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省下的,就是挣下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批示之后,沧州市市场监督、商务及餐饮商会等相关部门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发出倡议,餐饮单位纷纷跟进,推出切实可行的“遏制浪费”举措。一些市民也从自家餐桌做起,文明进餐,杜绝浪费。
小份菜、“N-1”点菜成新宠
天渐擦黑,市区民族会馆大厅里热闹起来,食客们陆续登场。点菜区里“每位只点一道菜,剩余饭菜请打包”的宣传画非常醒目,“请问您一共几位客人?9位的话,点8个菜就够了。”客人尚未点餐,服务员就主动给出了“N-1”方案。
琳琅满目的菜品里,小份菜被安排在了最显眼位置,水焯羊肉、妈妈拿手菜、葱烧海参……“根据菜品特点,饭店推出30多道小份菜,菜量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了三分之一,价格也降了下来,最多的能省10多元。”民族会馆总经理刘春生说,小份菜推出后挺受宠,不少客人喜欢这种“少而精致”的菜品,剩菜的情况也相对少了。
走进房间,“文明餐桌”的桌牌摆放在餐桌中间,客人在夹菜时,就能看到“公勺、公筷,不剩菜、不剩饭”的提醒,不自觉地减少了浪费。“大家自觉使用公筷和公勺,心里有种安全感。”在此就餐的市民张文灿说,尽量做到不剩菜。就餐结束,服务员提醒客人将剩下的菜品和主食打包,并免费提供打包盒、打包袋,每一个打包袋里,还会放一张温馨提示卡,提示剩菜怎样吃才安全。
民族会馆还加强了内部管理,在采购中实行少采、勤采制度,杜绝因采购量大而造成浪费。不仅如此,会馆还对食材边角料进行创新,比如将过去直接扔掉的芹菜根、香菜根做成了“菜根香”凉菜,物美价廉,深受客人喜爱。
婚宴A、B菜单 光盘有奖励
“婚宴办得好,菜品要多,菜量要大。”“婚宴剩得越多,说明招待越周到”……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婚宴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菜品要好,菜量要大,认为剩得越多说明主家越有面子。
大西洋正达美食广场,每年接待婚宴4000多桌,浪费高达10%。为了杜绝这种浪费,大西洋推出了婚宴A、B菜单,每个价位的套餐分A、B两种,和客户沟通,根据不同群体的客人,选择合适的菜单。“既能让客人吃饱吃好,又能杜绝浪费,得到了很多客户的认可。”大西洋正达美食广场总经理史炳君说,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婚宴浪费逐渐减少下来。
国家倡导厉行节约后,大西洋正达美食广场设计出多道小份菜菜谱,引导客人一人点一道菜,免费提供打包盒,提醒客人将剩余饭菜打包等。近日还推出“光盘奖励”活动,只要顾客将菜品都吃光,就赠半份烤鸭、果汁或代金券。“目前获得这个奖励的人很少,希望大家能踊跃参与光盘行动,真正杜绝浪费。”史炳君说。
医院、学校行动起来
餐桌之上有文明,杯箸之下现良知。在不少单位食堂,厉行节约不止于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行动起来。
中心医院本院区餐厅里,浪费现象近期有所减少。餐厅墙上的宣传海报、桌上的桌牌提醒就餐者吃多少买多少。“您给几个人打饭?这个量有点多了,可以少要份。”餐厅里,服务人员和就餐者正在沟通。由于这里就餐者主要为患者或患者家属,节约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中心医院监督第三方企业,不仅在打饭过程中要与就餐者沟通,还要提醒就餐者打包,并免费提供打包袋。
迎宾路小学则坚持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渗透到孩子们心中,动员学生制作手抄报,创作童谣,四至六年级的学生还深入到餐馆、食堂,对浪费现象进行调查,写成调查报告。“孩子养成了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就会影响一个家庭,甚至影响几代人。”迎宾路小学校长刘霞说,从孩子们交上的作品来看,都很用心,希望他们能将理念落到实处。
一日三餐恰到好处
一小盘凉拌西兰花,一小盘肉炒丝瓜,一小盘虾仁炒蛋,外加两个玉米,五碗米饭和一大盆小米粥。这是市民周瑞平家的晚餐,一家五口,三盘菜吃得精光。
最近,周瑞平调整了烹饪思路,“菜要少而精,用心搭配,注重营养。”周瑞平说,过去在婆婆的影响下,一直是一个菜满满一大盘,3个菜每个都会剩下点。“每逢来客人,婆婆说宁愿剩下不能不够。”周瑞平感叹,老人的这种观念太陈旧了,造成的浪费也很大。
市民赵晓则在家中推行分餐制。她从网上买了陶瓷分餐盘,文艺的色调,看着就有食欲。每天做好菜后,她将菜品分类盛盘,“菜还是那些菜,只是餐具不同了,省去了公筷公勺,更安全健康。”赵晓说,自从使用了分餐盘,女儿吃得比之前更多了。(赵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