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人民政协网向全国人民报告了一个特大喜讯:由河北省专家姚旭华主持研发创造的地下秸秆沼气反应堆,在吉林省延边地区获得突破性进展,产气量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目前正在正常运营并成功转化为CNG,即汽车用气。
笔者高峰在报道中说,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时下,马上就要到秋收时节了,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又变成了聚焦的热点话题。
2019年9月,吉林省发展改革委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到2021年将实现全量利用目标任务,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保护黑土地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吉林。
8月28日,笔者高峰来到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东盛涌镇太平村采访,映入眼帘的景象令人欣喜:蜿蜒的村路两侧鲜花绽放,路旁沟渠内干净整洁,几乎看不到柴草和垃圾,农户房前屋后郁郁葱葱,环境清爽舒适。
“对于我们这些种地的农民来说,今年的秸秆能直接被回收变现了,再也不用为此发愁啦!”村书记朴承彪掩不住兴奋地说,延边弘川元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不仅为我们解决了秸秆处理的大难题,还带动了全村每户秸秆增收3000多元。此外,还有很多村民就近在企业上班,再也不用舍家撇业的跑到外面打工去了。
龙井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南部,长白山东麓,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前沿、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和延龙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该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高峰说,据龙井市副市长朴日路介绍,州发改委稳步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在全州实施一批生物质天然气示范项目,推广秸秆、畜禽粪便协同处理制生物天然气模式,拓展生物天然气在城乡居民炊事取暖、交通燃料等领域的应用。落地龙井市的弘川元农新能源公司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效地解决了全市的秸秆焚烧难题,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同时,沼渣产出的生物有机肥对黑土地保护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的烟雾废弃,确实是一大问题。”延边州工商联副主席、延边弘川元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自忠,曾先后连任三届延吉市政协常委、两届省政协委员,为农服务、为农建言一直是其履职的关切。
回首近20年的履职生涯,韩自忠不由感慨万千,他说,在政协的履职过程中,政协组织给自己提供了更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当前国情、省情的有效渠道。公司始终以围绕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为使命,把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每吨秸秆能够产出沼气500立方米以上,可提纯天然气300立方米左右,同时沼渣可直接产出有机肥一吨。”韩自忠说,通过公司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今年7月1日,公司提纯加工生产的车用压缩天然气,经长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院检验合格,可投入市场使用。同时,还为煤炭发电厂及集中供热点提供绿色新能源,就地收集原料,就地消费利用,满足取暖及工业化各项要求,沼渣有机肥已在河北、内蒙古和吉林白城地区实验,治理沙漠和盐碱地也取得了成功,形成了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提起该项目,韩自忠介绍,该公司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日产沼气10万立方米以上,年产生物天然气2050万立方米。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资4000万元,建成两个5000立方米秸秆转化沼气发酵池及日产15000立方米的天然气提纯设备一套。韩自忠说,该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小、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易实施,且覆盖千家万户的特点。他希望这个“试在龙井、用在全州、服务全省、贡献全国”的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能为全省乃至全国践行“两山”理念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延边弘川元农经验。
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被延边弘川元农公司老总韩自忠聘请去的全国著名秸秆沼气专家姚旭华。2019年春天,吉林省延边弘川元农公司小刘给我公司打来电话,说是要与姚旭华合作建造沼气工程。考察完毕,小刘深更半夜,悄无声息地来到姚旭华的小窝棚,暗访他是否全天候24小时给食品厂供气。一连暗访多日,发现老姚夜间确实睡在沼气反应堆一侧的小窝棚里。考察员小刘返回吉林向韩自忠如实汇报后,该公司决定立即上马两个5000立方沼气工程。姚旭华带着老伴在弘川元农工地奋战8个月,顺利建成两个地下5000立方沼气反应堆。这是老姚的第十二代秸秆沼气工程,对原内部构造又进行了改进。这次同时建起一个3000平米钢结构房子,将两个圆柱形地下沼气反应堆掩护起来。有人戏言,这是“一母双胎”。单体5000立方的沼气工程日产沼气达到10000多立方。产气量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目前他们已将秸秆沼气成功提纯CNG(汽车用气)生物质天然气,经济效益将会十分可观。这正是:
“一母双胎”地下生,甲烷裂变菌苗腾。
田园秸秆三珍宝,绿野延边四季荣。
瑞雪飘飘东北地,火光烈烈正南风。
姚韩戮力创奇迹,沼气轿车万里行。
姚旭华是我国秸秆沼气创始人,早在2006年率先发明地上大型罐体沼气工程,创造全国“四个”第一,填补国内外空白,并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姚旭华河北青县人,今年69岁,从事秸秆沼气科研46年。2013年他在青县马厂镇自己投资创造成功地下秸秆沼气工程。2014年5月24日,央视《新闻周刊》栏目,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利用10分钟时间视频播报了姚旭华的事迹。一时间震动全国沼气界。
据了解,那时的产气量是1:1,国家标准也是1:1。即1000立方沼气工程,日产气量1000立方。后来姚旭华在河南禹州、河北清风店、香河、天津静海县、哈尔滨、吉林等地建造成功地下秸秆沼气工程。在东北零下35摄氏度照样满负荷产气。
说起秸秆沼气,我们特别感谢全国政协常委王天戈。王天戈先生对全国多地沼气工程调查研究之后,于2016年专门来到青县考察姚旭华地下秸秆沼气工程。他告诉我,他要在北京“两会”上交一份关于建议推广应用姚旭华秸秆沼气的提案。由我先将姚旭华几十年研发沼气的情况起草文字材料,然后由他执笔修改成提案。我们二人几易其稿,王天戈委员上交提案后,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收到了国家能源局的答复。我根据答复整理了一篇文章,于2017年10月3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上。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科学理性建好地下沼气工程》,民生网及多家媒体全文转发。
2017年3月,王天戈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在全国推广沼气高效转化模式的提案》。2018年,王天戈再次提交了《关于禁止农作物秸秆以各种形式直接还田》和《关于建设农村清洁能源供给体系》两件提案。针对秸秆直接还田的弊端,继续呼吁统筹秸秆、人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有机资源转化,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韩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