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众筹平台的出现给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带来了希望,让他们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有了或下的勇气,也避免了一些家庭因病致贫。水滴筹、轻松筹等网络众筹的出现,是互联网与公益事业的结合,其初衷是为了给那些真正需要募捐、走投无路的人一个希望通道,然而作为一个公益事业,水滴筹的商业模式却越发凸显。
“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在各个医院病房进行“扫楼”,引导患者发起筹款。医院随处可见的地推人员,不断向病患家属推销水滴筹,对于一些年龄偏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甚至提出可以代写文案的需求。他们对患者的情况不加审核甚至诱导其申请筹款,因为他们每个月都有一定的任务,每成交一单,地推人员就会获得一定的提成。
这种地推人员虽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众筹平台的信任,但是相对于一些诈骗人员来说,他们的影响还远远不及。随着网络的发达,网络购物越来越方便,在某知名购物平台上搜索水滴筹就可以检索出伪造假病历等卖家。有些人从网络购买伪造病历,然后在水滴筹上进行登记,竟然顺利的通过审核发起筹款,并最终成功提现。
互联网+公益的出现为我们的公益事业带来了很多助益,使我国的公益事业更上一个台阶。但是众筹平台的审核机制存在很大漏洞,这个漏洞漏掉的不光是人们献爱心的真金白银,更是人们对众筹平台的信任。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众筹的出现的确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希望,挽救了很多因为没钱看不起病的家庭。因此众筹平台应加大资源投入,相关部门也要健全审核机制,履行审查监督义务,保障捐赠人权益。(供稿人:刘一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