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故事里的保定 | 勤于治河刘于义)
清代雍乾时期,有一位两次署理直隶总督,却在直隶省坚持治水前后近十六年的著名大臣,他就是刘于义。刘于义 (?一1748),字喻旃,号蔚冈,江苏武进 (今江苏常州市)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在翰林院很有文名,凡他撰拟的文稿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直隶总督刘于义画像
01、心系民事 解除民苦
雍正元年(1723)命刘于义值南书房,一年中,迁中允,升侍讲,选派出任提督山西学政。他不同于以文字取宠的文学侍从,而是留心民事,体贴百姓的疾苦。刘于义看到山西因为没有粮食储备,每到青黄不接,百姓就忍饥挨饿,就向皇帝上疏,建议每年以钱粮损耗为名、自正税外向百姓附加征收的“耗羡银”中拨出四万两。在太原、平阳(今临汾)、潞安(今长治)、大同购米贮仓,春季平价售给缺粮农民,秋后再购进补足。雍正帝命山西巡抚伊都立“酌量举行”,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民间疾苦。
02、严格稽核 整顿积弊
雍正四年(1726)刘于义任仓场侍郎,这是个肥缺,管理各库从江南运京的漕米。仓吏为了损公自肥,盗买好米,购入筛漏的次米抵额,已成一种积弊。一向清廉自守的仓场侍郎刘于义,下决心加以整顿,从严格出入做起,随时稽核余米定数,不给从中牟利者留下可乘之隙,使多年宿弊为之一清。雍正八年(1730)调吏部侍郎,奉派同刑部侍郎牧可登到山东检查赈灾情况,对贪官污吏决不手软,和按察使唐绥祖一起,参劾了济南知府金允彝袒护邹平知县袁舜裔亏空事,使两人按律受到惩处。
03、实地勘察 因地治河
直隶河道总督署在天津东门内大街,自雍正八年(1730)至乾隆十四年(1749),任职河道总督驻此署的有八人,分别是刘于义、沈廷正、徐湛恩、王朝恩、顾琮、定柱、朱藻、刘勷。雍正八年十二月(1731年1月),刘于义首次担任直隶河道总督,这也是刘于义首次到直隶为官。鉴于北运河通漕花销过大,他建议将漕米留在天津,以减少津贴,但给地方官留米耗百分之一作为开支费用。在治河中,他坚持实地勘察,因地制宜,工部侍郎何国宗曾建议青龙湾诸地建鸡心闸十四座,他认为“阻水当停,并请展坝面,使无碍水道”,都被采纳实行。雍正九年任刑部尚书,仍管理直隶河务。
乾隆《天津县志》卷七.公署中记载的直隶河道总督公署
04、查证实情 缓解矛盾
雍正九年九月,直隶总督唐执玉因病免职,九月廿七日(1731年10月27日),清廷派刑部尚书兼直隶河道总督刘于义接替唐执玉署理直隶总督。他上任后,遇到大名劫盗十数案,每案数十人。清初因直隶地近京畿,满洲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雍正帝曾有谕旨,对直隶“盗犯”不分首、从,皆斩。在处理大名等地10余起“盗案”中,直隶总督刘于义发现“凶器”皆为农具,“赃物”都是谷物,面对数百条百姓生命,刘于义从中认定纯属饥民为借粮而引起,“乃饥民借粮争夺而非盗”,不能按盗案处治,便奏准免除了饥民的死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同时刘于义奏请朝廷废除原定严酷刑律,“直隶盗案视各省分首从自此始”。从而拯救了无辜百姓被枉杀之苦。
当时清廷正对准噶尔部用兵,以维护祖国边疆。十二月,从巴里坤军营回京的内大臣阿济图、侍读学士查克丹等路经直隶时骚扰驿递,直隶总督刘于义决然向皇帝参劾,受到雍正帝嘉奖。雍正十年七月十四日(1732年9月2日),刘于义调署理陕甘总督,署理直督十个月,原浙江巡抚李卫被迁为署理直隶总督。
《清史稿.列传》中刘于义任直隶河道总督的记载
05、会同直督 兴修水利
乾隆九年(1744)五月,监察御史柴潮生上疏,请求兴修直隶水利,皇帝因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刘于义熟悉情况,便派他和直隶总督高斌会同办理。还在谕旨中强调:“畿辅兴水利,乃地方第一要务,必简用得人,始能有益无弊。”刘于义曾任直隶河督,高斌长于治河,他们二人合作,可谓相得益彰。两人一方面研究制订了水利施工有关规程,一方面亲行踏勘,本着既防患又兴利的原则,分别轻重缓急确定了初次应举各工。十二月上奏朝廷。对水利工程有关事宜周密布置,明确工程所需钱粮由清河、天津两道核转;提出有关全省的工程开支陆续报销,以清案牍;确定工程三万两以上委专员分办,各自报销,三万两以下则由委员同地方官办理,地方官报销;强调河渠、堤埝、桥闸有关要工,应派专员典守者,在全省员弁中遴选;规定筑堤开河所占熟地、旗地,就近拨补民地,给价除粮和工料价用按市平给发,这保证了各项工程有章可循,顺利进行。刘、高二人勘定初次应举工程有:疏浚宛平、良乡、涿州境内牡牛(今小清河)正支各河;开挖新城、雄县境内白沟河支流、赵北口淀内各支河;开挖东淀河道,裁湾取直,以畅尾闾;另疏子牙河口闸,筑堤分清浊;疏浚旧减河入风河,消除沥水;开掘塌河淀淤塞宣泄;引唐河由旧渠入保定府河;以渠引河淀沃田;疏浚正定县各泉成渠,成自然之利;修复营田旧渠闸,给百姓营田工本等。
不料乾隆十年正月二十六日(1745年2月26日),高斌之女、乾隆帝宠爱的慧贤皇贵妃高氏病故。二十八日(2月28日),高斌应召奉旨带印进京,派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刘于义第二次暂署直隶总督。初次举工的组织实施任务自然落到刘于义的肩上。高斌于乾隆十年二月回任,刘于义解任,短暂署理直督一个月。三月高斌赏加太子太保衔,同年五月高斌迁吏部尚书,仍管直隶水利及河道工程。
两广总督那苏图调任直督。那苏图到任后,刘于义虽不再署理直隶总督,却又受命署理直隶河督,包括古城保定“引唐济府”在内的十项工程在当年内全部完成,耗费心力最大的当属刘于义。他步勘确定还乡河裁湾取直;修筑蓟运河西堤;疏浚张青口支河、新安新河;拓宽唐县广利渠;开挖望都至安州排泄水沟;裁永定河兜湾为二次应举之工。引塌河淀涨水入蓟运河;疏浚天津贾家口、静海卢北口诸河及庆云马颊河、盐山宣惠河为三次应举之工。
刘于义在直隶期间,十分关心民间疾苦,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他奏请庆云、盐山二县,于本县节省项下酌给银两,砌砖井,并多打土井,以扩大灌溉;并捐出银两,派人到张家口买牛,给贫民耕种;还根据土性,买栽枣、杏、桃、柳三万株,为百姓增加收入。他还奏请减庆云县额赋,得旨将该县每年额征地丁银蠲免十分之三,并永为成例。刘于义几乎走遍长城以南的直隶大地,整整奔波劳碌了三年,直到乾隆十二年(1747)夏,各项工程告竣,才被召还京师,出任刑部尚书。
乾隆十三年(1748)二月一天,刘于义在养心殿奏事,因跪得太久扑倒在地去世。年七十三,赐祭葬,谥文恪。刘于义两署直隶总督,为时都不太长,可他在直隶省坚持治水前后近十六年(1731—1747),悉心民瘼,拯救无辜,三次举工,大兴水利,废酷律,救人命,治水患,兴水利,重生产,减负担,《清史稿》评价:“刘于义督军储、策水利,皆秩秩有条理。”这在封建社会的大吏中是难能可贵的。
[清]朱方增辑《从政观法录》中记载的
刘于义在乾隆初期治理治理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