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明实践在武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武强县“移动厨房”)
随着疫情进入长效防控阶段,很多地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受上半年疫情影响,许多家庭的白事一切从简,红事大部分集中到今年下半年。
我国农村红白事因为涉及到“面子”问题往往讲究大操大办,攀比成风,劳民伤财不说,对许多家庭而言成了沉重的负担。宴席上鸡、鸭、鱼、肉、海鲜每桌必不可少,烟、酒、糖、茶每样都要有。几十桌的开销令人生畏,餐饮浪费也尤为严重。
对此,河北省武强县为全国人民“打了个样”。

移动厨房正在办婚宴
武强县“移动厨房”由村民组建厨师队伍,专人负责购置餐具炉具。统一村里的红白事标准,饭菜档次有上限,厨具厨师免费用。厨师队伍会根据参宴人数合理安排菜品数量和种类,有效减少了剩菜剩饭的发生,既让事办的体面,又能节省一半多的费用,吃出节俭新风尚。
在武强县郭院村,办酒席的标准工工整整地贴在墙上:每桌 8个菜,且只能从商定的菜单中选,以时令蔬菜为主,人均猪肉不超过2两;一瓶酒的价格不得超过25元,香烟不得超过10元……

小营村村民李健合儿子的结婚现场,负责婚宴招待的就是“移动厨房”。
李健合说:“婚礼办下来,没花多少钱,一两万来块钱就够用了。所有的亲朋好友一来,一天就完事,也没啥剩菜剩饭。以前没有‘移动厨房’的时候操心不说,一次宴席下来至少得花个四五万,或五六万的,还剩好多菜和馒头,要吃好几天都不一定吃得完,大部分都要扔掉,可心疼了。”
“移动厨房”在武强县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小营村村民刘丽君“以前大鱼大肉的,都是挺浪费的,吃不了。现在改革了,这个多好啊,吃一碗大锅菜,大家都爱吃”。
不仅在小营村,武强县在全县采取单位帮扶一点、村里自筹一点的办法,开展“移动厨房”创建活动。目前,全县已建起“移动厨房”30多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