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银行新员工在酒席上不喝领导敬酒,被领导打耳光、辱骂的事件,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在一片声讨之中,“酒桌文化”一词,再次被提及,并成为大家目光的焦点。
酒作为人类生活饮料之一,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其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有二十多处提到酒,更有很多典籍专门讲酒,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等。由于中国酿酒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酒文化也伴随着成长,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在创作、娱乐、烹饪乃至养生等各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与中国酒文化一样久远的,还有劝酒、敬酒等文化,这些共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酒桌文化”。
时代在发展,“酒桌文化”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而逐渐向另一个方向转变。“喝的是酒,喷的是口水,讲的是关系,办的是事情。”一句顺口溜道出了现今“酒桌文化”的实质。一些人在酒桌上谈工作、迎检查,觥筹交错之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各种“公干”都与“酒桌文化”息息相关,非“酒桌”不可。其目的就是拉好关系,为的就是好办事,其核心目标就是自己的前途和利益。一些干部已然把“酒桌文化”当成迎合上级,联系同级,考验下级的“交易场”。本质上,这种“酒桌文化”,其实就是变相的歪风陋习,是另类的腐败。
酒文化本身是单纯的,不带有一丝杂质,以道家哲学为源头,与庄周主张的“天人合一”和绝对自由密不可分,“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这也正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可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眼里,酒桌就成了为办事开的“后门”。在他们的思维中,“无酒不成席”、“有酒好办事”,事情办得如何,就看酒喝得好不好。于是酒文化便成了歪风邪气的遮羞布,以酒遮脸,各种团团伙伙,各种尊卑讲究,都得以大行其道。在一片虚伪、讨好声中,推杯换盏,“一杯一杯复一杯”,真可谓是“酒醉酒醒年复年”。
“酒”能“成事”,自然也能败事。喝酒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沟通感情,也可能引发无法弥补的后果。古代就曾有蜀国名将张飞因酒后暴打下属,在一次大醉后被手下大将所杀,一世英雄就此消逝,留给后人如此笑柄。反观当代,喝酒误工、酒后寻衅滋事、酒醉驾车赔上性命等事件也屡见不鲜。我们缺的从来都不是规章制度,而是每个人心中的那一道自觉的“红线”。我们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刹住“酒桌文化”歪风,还社会一片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既是美酒佳酿,还需细细品酌,还酒桌于本来面目,方能体味生活的多样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