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公职人员“联手制造”的政务腐败案件——仝卓应届生身份造假事件作为反面教材“政务处分典型案例”,被写入2020年7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读本》。从案件特点来说,仝卓事件从案发到处分都堪称是典型的公职人员渎职腐败案件,需要相关领域公职人员高度警惕。作为公职人员,应该有起码的是非观,知道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可涉事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公然违纪违法,挑衅和践踏法律尊严,这些行为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被严肃查处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紧盯关键少数,强化问责夯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全面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从“仝卓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训,切实把自己摆进去,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同时检察机关和纪检机关要紧紧盯住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中掌握公权力的“关键少数”、关键岗位,突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把强化问责作为管党治党利器,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以强有力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层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紧盯重点问题,抓住重要节点监督,加强日常检查。纠治违法乱纪行为,必须锲而不舍、持续发力,这也是保持‘严’的主基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持续紧盯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时间节点,对廉洁风险点进行排查,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防控。定向出招、精准点穴,找准监督切入点。拉长监督战线,有针对性地尽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实施靶向治理,确保日常监督,让监督长牙、纪律带电。同时,坚持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用好“四风”举报平台,不断挤压“四风”问题滋生空间,紧盯十九大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行为等重点,从严处理顶风违纪。
坚持标本兼治,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建立长效机制。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举措,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必然要求。要持续强化政治担当,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刻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教育、监督、问责做实做细做常,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对学习贯彻工作办法、工作细则再动员、再部署,务必学懂弄通,真知会用,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常态化。
心正则廉,无欲则刚。仝卓事件被写入公职人员普法学习读本,其深刻寓意正在于警示所有公职人员,反腐倡廉永远不会放松,永远“零容忍”,任何人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对公职人员而言,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时刻刻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不断增强纪律规矩意识,不为欲望所控,不为利益所动,始终心怀敬畏、令行禁止。(供稿人:张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