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到一年七夕日,保定这对老爱侣一句话把老保定的爱情观表达到了极致)
有人说:
“我不羡慕街头热吻的情侣
我只羡慕深巷互相搀扶的老人”
最好的爱情,不是完美无憾
而是牵一双手,陪你到老
高建勋王平芬。
这辈子没说过“我爱你”
但是找了他特别知足
年过五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三个孩子,再加上要打理家里的木器厂,高建勋和王平芬夫妇俩还没到闲下来享清福的时候。日子虽然忙碌,但俩人都觉得心里踏实。从1990年结婚至今,俩人携手走过30年风雨,日子过得平淡却幸福,让村民们都羡慕不已。前不久,他们家还获评了省级最美家庭。
“我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日常过日子,你多付出一点,他也多付出一点,俩人心里都多牵挂一些对方,那日子不就自然过得和睦、红火了吗?”王平芬说。
“那个年代谈婚论嫁很简单,
人好就行”
高建勋、王平芬都是清苑人,那时村里不流行自由恋爱,俩人是经人介绍认识。“我们俩村离得不远,当时介绍人领着我们见面,我们都觉得对方还行。”一来二去,两人认识了有一年时间,“到了要谈婚论嫁的阶段,我征求家里人意见,我母亲告诉我说,只要女婿本分实在,这就行!”
高建勋年轻时是个木匠,后来又在村里开起了木器厂。厂子刚成立的时候,他既是老板又是工人。没有汽车,他就骑车子在县城、保定到处找销路。“他回家没个准点,饭也不能按时吃。那时无论早晚,我们都是等他回家再一起吃饭。他也心疼我们,说不用等他,我说:‘你在外面那么累,怎么能叫你吃剩饭呢?’”30年来,夫妻俩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高建勋的厂子越来越红火,雇起了工人;王平芬带大了三个孩子,家里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越过越好。
高建勋夫妇。
好家风就是一大家子
都和和睦睦的
王平芬至今还记着一件小事,“那时我们刚结婚不久,一次我们回我娘家,正赶上我妈吃坏了东西闹肠胃炎,我爱人背着我妈去医院,上下楼好几趟,出了一身汗,毫无怨言,我和母亲都特别感动。”
将心比心,几十年来,王平芬对公婆也都视如亲生父母。“几年前我婆婆突发心脏病,我们坐着救护车往医院赶。那一路我拉着婆婆的手,心里担心极了。”婆婆住院期间,王平芬在床前床后伺候老人,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
在农村,常有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为赡养老人吵架拌嘴的事。王平芬说,这样的事他们家从没出现过。“我的公婆也特别通情达理,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们总想着再为我们做些什么,减轻我们的负担。小叔子一家人也很好,我和妯娌都是抢着给公婆添置吃的用的,从来没计较过花费。我们婆媳三人几十年都没有红过脸。”王平芬说,以前穷的时候一家人都不分彼此,现在宽裕了,更要把日子过好。
教育子女,
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家训
高建勋和王平芬共养育了三个孩子。大女儿和儿子已经参加工作,上大学的二女儿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学金。对于三个孩子而言,也许父母没有和他们探讨过家庭相处之道,没有告诉过他们太多的道理,但是父母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也是无言的家训。
王平芬说:“三个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都很懂事,平常我们怎么对待老人、我们做父母的怎么相处,孩子们都看在眼里。感情都是‘处’出来的,我们一大家子都是实在、事儿少的人,相处起来自然就和谐。”
牵手相伴三十载春夏秋冬,高建勋、王平芬夫妇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我们这代人不会说‘我爱你’,但是我们都觉得找了对方,心里特别知足。”王平芬的话语里透着笑意和幸福。
他和她,
因公益相识相知,
疫情时期举办了一场简单而又特殊的婚礼
一路公益一路爱
相知相伴情长久
“要不是早产了一个月,小家伙也就是这几天才出生,现在40多天了,长了三斤多,还特淘。”直隶救援队志愿者姜红满脸幸福地边说边笑着,身旁同是志愿者的爱人董欧杨也是一脸的笑意。
同在直隶救援队的姜红和董欧杨,两人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因公益相识相知到相爱,既是队友又是恋人。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突来,他们一起加入抗疫队伍,还在疫情时期举办了简单而又特殊的婚礼,在疫情后时代又迎来了可爱的小宝宝。公益活动为他们牵红绳,他们更要将无私的爱进行到底……
董欧杨说:“我和姜红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加入直隶救援队,在2018年的年会上相识,之后便经常一起参加志愿活动。疫情期间我俩在后勤保障组,负责所有队员得物资发放,从早晨到晚上每天都在往外跑,姜红负责每天物品出库入库记录,我负责开车运输,最多一天在市里跑了327公里,进出小区11次。虽然知道有一定危险,但我们还是和其他队员一起坚持了100多天,身体上累,但心是快乐的。”
董欧杨正在搬运物资。
在一旁的姜红怀里抱着小宝宝说:“其实那段时间我已怀孕了,但看着他主动要求参加抗疫,我也就跟着了。那时心里也很矛盾,怕影响到肚子里的宝宝,但又放不下他和想去参加志愿活动的心。我俩商量后决定,在不影响身体的情况下去参加,既不能给别人添麻烦,也要保证自己能够胜任。”姜红说,从年初到之后的几个月,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做为一个准妈妈,经历了疫情又为社会做了事情,一生难忘。
相爱的两个人,本来的婚期定为年初但因疫情一直拖延着,看着姜红的身体一天天变得沉重,董欧阳决定尽快把婚礼办了。“因为姜红的老家在东北,我的老家在涞源,我便和队里的高红霞大姐商量办婚礼的事,高大姐满口答应,并召集了队里50多名队友一起帮我张罗。”董欧阳说,我们的婚礼很简单,没有婚车没有婚纱,找朋友选了日子,在便利店买了花生瓜子糖,写好电子请柬通知所有直隶救援队的队员……“总管、主婚人、摄像、……都是我们的队员,他们尽心尽力,我很感动。”
4月5日11时58分,直隶救援队队员董欧杨、姜红在55名队员的祝福声中喜结连理。所有人穿着整齐统一的红色直隶救援队队服,新郎新娘胸前插着鲜花,每个的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对相恋了两年多的新人在所有人的祝福声和掌声中激动得无以言表,姜红幸福地哭了……双方父母也在婚礼现场通过视频电话送上了祝福。“我们能有这样的婚礼,我觉得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
婚礼过后,两人继续坚守在抗疫一线。7月8日,姜红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宝宝,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队友为他们高兴,家人听说后也是满心欢喜。“现在我专职带宝宝,董欧杨上班,队里志愿活动虽然参加得少了,但只要我们能帮上忙的欧杨还是会去。等孩子大了,我们会带他一起,让他当小志愿者,告诉他爸爸妈妈在生他之前的经历,让他也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