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贫攻坚】从致富能手到帮扶好手---大西沟村书记戈献珍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风和日丽,芳草萋萋 ,6月的尚义七彩缤纷。我们踏着乡村芬芳的泥土,走进红土梁镇大西沟村南的集体大棚。
大棚里像铺了一块织锦地毯,花朵摇曳,灿烂绚丽。村民们抬着花筐说说笑笑,穿梭于花圃和棚外的空地之间。听村民说抬出来的这些花苗已经卖出去了,等着约好的货车来拉。
村民米秀莲口中的村书记叫戈献珍,他就是人群中最忙碌的那个人,只见他一会儿接电话,一会搬送花筐,还不时交代大家点准数量,他就是大棚产业的“总工头”。
就像乡亲们说的那样,戈献珍想法多,胆子大,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只要他认定了就会大胆去干。
想当初,大棚建成以后,面临着“如何经营获益”这个关键问题。戈书记自己掏腰包买回了菜籽,带领村民试种蔬菜。
种植蔬菜收益不高,怎么能让大棚价值最大化,让乡亲们有活干、有钱挣,让集体产业有收益,面对这些问题,戈献珍又琢磨出了新点子。
戈献珍说干就干,第一次培育花苗还真就成功了。眼前的大棚,花草芬芳吐艳,给村民和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民们谁都想不到往昔一块无人问津的“荒芜田”竟然开出了“幸福花”,变成了如今的“聚宝棚”。
发展大棚产业,村里不管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都纳入进来,大家有活干、有钱挣,集体产业有收益,可以说是“一产多利”。忙乎大棚产业的同时,戈献珍又为村集体张罗着开办“农家乐”,他说“多条腿”走路才稳当。
戈献珍思路开阔,乐观实干,处处为村民和集体着想,乡亲们对戈书记信赖有加。也让我这个初次见面的局外人由衷地佩服这位好书记,对他增添了几分亲切感,和他聊起了过往。戈献珍对他刚入选村委会主任时村庄落后的状况记忆犹新。
面对村庄落后的状况他没有退缩,先从自身做起,立规矩,抓班子,他坚信有了“硬支部”才能带领村民“强村庄”。
当时,多数人不理解,有的亲戚朋友还上门推销烟酒茶,戈献珍要求班子成员谁的关系谁负责,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并且自己带头执行。用这位“铁面”书记的话说,那就是要想管理好村民先把自己管理好,才能把这个“村官”当好。就这样,他在班子成员和村民间树起了威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不出成效。”不管是面对两委班子还是面对村民们,戈献珍总是把规矩挺在前面。
在村两委的带动和引导下,村民们改掉了以往的陋习,不再“站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党来送小康”,人人寻门路,找活干,都争着脱贫致富奔小康。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支部。集体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戈献珍不仅从思想上改变乡亲们,还从行动上帮扶乡亲们。
戈军仕患病多年,无劳动能力。得到戈献珍的支持,从他那里赊账买来了11只羊羔发展起了养殖,日后的生活有了指望。不只戈军仕一家,村里只要想搞养殖的,戈献珍都乐于帮助。
戈献珍是最早靠养殖业发家致富的,成了大西沟村的养殖大户。可他说,‘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富,全村人都富起来才算富’。他是这样说的的,也是这样做的。
帮扶乡亲们搞产业,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生活中乡亲们遇到大事小情,戈献珍照样是能帮必帮,应帮尽帮。
戈献珍始终把乡亲们的冷暖安危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他就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东奔西忙,正带领大家一步步向小康生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