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
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仅今年5月,各种自然灾害就造成共计1331.2万人次受灾,2200余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608.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5.8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这不仅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更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安全。
抵抗自然灾害是党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历年来,党和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中一直不遗余力,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防灾减灾救灾成效举世公认。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党始终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用“人定胜天”的决心与勇气,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在与自然灾害的顽强抗争中,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书写出一篇篇壮丽篇章。在一曲曲恢弘赞歌声中,不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对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抗灾答卷。
抓好抗御自然灾害工作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走到今天,经历过无数的磨难和灾害。但我们从未被打倒,而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不断成长。面对自然灾害治理,我党始终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提高治理能力。现今,疫情防控及防汛救灾工作同步进行,在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前,我们更要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信心、增强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恒心与“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决心,坚决打赢抗击洪涝灾害这场硬仗,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做好灾害防治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长期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完善体系、经验总结和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2016年国务院修订发布《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8年成立国家应急管理部,健全体系、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协力推动自然灾害防治,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 (田婧怡)